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分析 >> 正文

中国“智造”离我们有多远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如果从全球的视野分析中国企业近两年来遇到的危机与挑战,我们就会发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若干年前也曾经遇到过极其相似的问题。图2描述了世界制造业企业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所具备的能力和特征。从总体企业数量上看,IDC预测中国98%以上的中小制造企业会在2008~2012年的五年间加速整合,尤其是在消费品制造业的企业。

  随着中国诸如海尔、联想、温州人民电器等全球性乃至世界级制造企业的不断涌现,密集分布在温州、宁波、东莞一带的中大型企业正在不断强化自主品牌,从原先以出口代工为主的小型跨国公司演化为全球性制造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协同整合能力和制造效率将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未来一部分中国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将成长为像DELL、空客等拥有品牌、设计和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能力的虚拟化企业。其实,美特斯邦威和PPG已经证明了这种运营方式在中国繁荣的可能性。

  勿庸置疑,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最佳实践值得中国企业参考,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理解中国整体制造环境的特殊性。然而,相当一部分中国制造企业家和CIO们期望导入基于发达国家制造行业的IT应用或者整体ERP产品,建立管理流程,改变流程和组织架构,以实现运营效益的显著提升。其结果是,他们常常发现ERP和SCM带来的内外部协同效应并不明显。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点:中国制造的特点是产业链长、高度分工、劳动力资源充沛、客户对于产品和生产时间的需求不尽相同。作为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载体,IT技术提供的密集信息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用复杂度非常高。这些企业在应用IT技术时没有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的自有特征: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细化分工的产业链,提供了鲜明的产业集群效应、竞争优势和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在可获取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背景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整合资源的能力是由企业的信息流、优秀的管理、研发人才和高效的组织结构直接决定的。供应链上伙伴的能力也是供应链系统完善与否的关键因素。IT供应商如果对制造企业生产计划提供可视帮助并创建灵活的供应链,最终则将获得双赢。此外,整体产业升级和技术含量增加导致产品开发需要很多企业同时参与、同步开发。基于完善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协同研发就更加重要。

  在具体的IT应用方面,通过对中国制造行业主要IT软件和服务厂商的调研,以及对包括汽车、高科技、半导体、消费品制造、钢铁以及生物制药等关键子行业制造企业CIO的访谈,我们发现,由于新产品引进效率带来的协同研发设计PLM市场和整合式的供应链管理需求拉动的SCM市场已经开始升温。此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也开始受到主要是半导体制造、高科技和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的青睐,以提高工厂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借鉴发达国家基于流程、规模化制造驱动的工业化改革成就了很多中国企业高速成长壮大的辉煌。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趋势是更细的专业化分工,更多的企业参与合作,这使得产业链不断延长,管理也更加复杂。而且制造环境已实现连通,垂直整合型企业的时代早已过去。要在这个连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企业必须朝着协同决策环境的方向迈进。单一的企业内部面向流程化的IT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协同技术平台及工业计算机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提升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相信,如果将中国制造特有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注入到IT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将帮助中国制造业基业常青,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从优秀到卓越的全面跨越。

上一页  [1] [2]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