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一锤定音,事业部制必须实行。美的开始了全面的组织变革:以产品为中心,将空调、风扇、厨具、电机、压缩机划分成五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拥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享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它们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销研产以及行政、人事等管理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此外,各事业部内部的销售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市场、计划、服务、财务、经营管理等五大模块,将以上功能放到销售部门,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而像原来“生产经营部”这样类似“内部计划经济”的机构也渐渐消失了。
事业部制为后来美的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
其实,美的希望借助事业部制度突破天花板的逻辑很朴素:1996年业绩滑坡时,说明美的的驾驭能力达到30亿销售规模就是一个很难跨越的坎,那么假如把组织切分成更小的个体,这样,每个事业部现有的规模变成5亿,在增长到它们的成长天花板30亿之前,还有5倍的成长空间。而对于美的整个公司而言,整个组织的天花板就变成了150亿。
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打破企业成长规模的边界,美的在经历了事业制改造后,整个组织重新焕发出活力,迎来了从1998年开始的井喷式的增长,从30亿到100亿的跃升,只用了4年的时间。
反省与自知优化组织架构
在外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美的是个没有传奇的企业。但这并非是由于这家企业缺乏精彩,而是它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态度。
一来,从领导人到美的企业文化,本身便对华而不实的荣誉和概念缺乏兴趣;二来,在美的文化中并不崇拜“英雄”,力挽狂澜的英雄事迹往往意味着之前有人犯下过愚蠢的错误,绝地逢生不如防微杜渐。在美的,“任何一个步骤发生之前,其实早已经安排好了”。成功后自我膨胀的情绪和过于乐观的自我认识更被视为大忌,可能伤害企业宝贵的自我反省能力。而正是这种谨慎小心、勤于反省的能力,让美的在几十年历史中一直没有出过重大失误。
2001年到2002年,销售冲破了100亿后,美的集团内部已经“涌现”出了七八个事业部,其中一些事业部创造的销售收入甚至超越了1996年美的整个集团的总收入。从1996年的业绩下滑、甚至有可能被科龙收购的低谷中走出来,迅速跨入100亿俱乐部的美的,内部情绪高涨,制定未来经营计划也一度开始“放卫星”。
在一片乐观情绪中,何享健却开始提醒大家别忘记绷着风险那根弦,甚至在内部会议上直接用一盆“凉水”给大家头脑降温:“你们现在回去要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调低预算,第二个是回去反思,我们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与我们现在高速发展不匹配的地方,会制约未来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