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业能够就顾客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地位满足顾客的要求并获得溢价的报酬,就应采取标歧立异战略,使产品价格溢价超过它为产品的独特性而附加的额外成本,从而成为其产业中盈利高于平均水平的佼佼者。被称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个差异是否值得建立,应看它是否能够满足以下几条:重要性,专有性,优越性,感知性,先占性,可支付性,可盈利性。退一步说,企业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即使只对现有产品作了一点微小的改进,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也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而产生新的感觉。当然,仅凭这一点就想抢占市场份额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独树一帜,明显地不同于其他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因此,一个标歧立异的厂商必须一直要探索能导致价格溢价大于为歧异化而追加的成本的歧异化经营模式。由于标歧立异的厂商的价格将会被其显著不利的成本地位所抵消,所以它绝不能忽视对成本地位的追求。”
如果企业并不拥有全面市场的竞争优势,应采取目标集聚战略,即着眼于在产业内一个狭小空间内作出选择,对其目标市场进行战略优化,致力于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对某一局部区域取得领先地位后,再逐步向其他领域推进。如海尔集团通过对美国冷柜市场的调研发现,GE、惠而浦等大企业产品在美国冷柜市场上已占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但其产品都是200升以上的大型冷柜,160升以下的小型冷柜在市场上很难买到。由于美国已形成以小家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加之美国留学生众多,使得美国市场对小冷柜的需求存在一个较大缺口。于是海尔及时向美国市场推出60—160升系列小冷柜,在纽约头2个月就创下一万多台的销售业绩。目前海尔冷柜已占美国市场40%左右的份额。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企业的市场战略定位提供了思路。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基本战略也显现出一些欠缺之处。例如,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仍凭借着产品成本低的优势拓展市场,但加入WTO后,大量洋品牌进入或移师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由单一成本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我国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就会很快丧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做成本领袖,还要完成差异化,在服务上更完善。这就需要企业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准确的经营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波特指出,每个企业都是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换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多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在波特关于价值链的理论研究模型中,企业产品的价值创造活动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部分组成。基本活动包括采购、生产、储运、营销、服务等环节,辅助活动包括计划、财务、人事、研发、设计等环节。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之处,不是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某个单一环节上,而是贯穿于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企业产品的价值是每个环节都参与创造的结果。从投入到产出的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增值,构成企业的利润。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决定了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