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人总结说,“共军”与“国军”的领导风格不同:一个是“跟我上”,一个是“给我上”,所以,一个胜了,一个败了;而且,“共军”虽然有过“叛将”,却从来没有过“叛军”。实际上,其本质的差异就在于:文化不同。
尽管国际乳业前20强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始终为本土品牌,里面的一大原因,即在于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文化适应程度不同。
结论三:创造是“软件革命”的最高境界,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最高阶段。
中国企业要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分清阶段性。不能掌握阶段性,也就不能掌握规律性。通俗地讲,这就如幼儿学步,该爬的时候一定得爬,该走的时候一定得走,该跑的时候一定得跑。跑尽管是“最终的”,却不见得是“最好的”,尤其不应成为“最早的”,否则就会“栽跟头”。
但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诠释,今天的学界表现出一种重“持”轻“用”的倾向。比如,有位学者描述核心竞争力时就曾提出一个“五不论”:偷不去,买不来,拿不走,拆不开,溜不掉。听起来,大有一劳永逸地拥有“稀世之宝”之势。另一位学者不以为然:要是持此标准,中国企业都得死掉……
的确,垄断是“核心竞争力”题中之义,但对于“垄断”的判定,人类从来都是用“当期”的观念--当期垄断我们就称其为垄断,而不会用 “未来” 的观念--不会因为“下一刻可能不垄断”就否定当前的垄断。
《西游记》中铁扇公主最大的看家本领就是用铁扇扇人,连孙悟空都束手无策,大概没人否定“铁扇就是铁扇公主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但铁扇是可以“偷去”的,能够“拿走”的,也许“溜掉”的,不妨“拆开”的,甚至也是可以“买来”的--只要铁扇公主愿意出售。而且后来铁扇公主的确失去了铁扇,乖乖就擒。寓言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当期性”--只要这一秒铁扇还在铁扇公主手中,就构成她的核心竞争力;只要下一秒铁扇易手他人,就不再构成她的核心竞争力。
人可以死去,技术可以老化,知识可以共享,行为可以模仿……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承认核心竞争力的“可变性”,就不能不承认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即时性、当期性--即“现在时”观点,而不是“将来时”观点。检测个人历史有个标准:当时正确的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检测核心竞争力上:当时核心的就是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