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跳槽——预防腹背受敌
本文摘自柏明顿胡八一博士的《纵横人心--中国企业十大管人难题》书
集体跳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最致命伤害,它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更严重地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和商誉,造成的损害短时间很难弥补。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
2007年4月,昔日的电视行业“红人”陆强华因病在上海去世。一时间,有关这位“彩电第一职业经理人”的“风雨恩仇录”被人们从脑海的记忆深处挖掘出来。
1996年,陆强华应邀出任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总经理一职。当时的创维销售额仅为7亿元,而陆强华按照自己所谓的“集中受控式”模式,使创维在2000年达到销售额47亿,提前两年进入全国5强。
创维的成功使陆强华的事业达到了巅峰阶段,他在业界的影响力非常大,许多经销商都很信任他,权力与声望的扩张,使当时的老板黄宏生对他有所防范,直接导致之后的“陆黄之争”。正当陆强华与创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候,另一彩电企业高路华向他投来了橄榄枝。2000年,陆强华与创维决裂,带领约150人转投高路华,让原本蒸蒸日上的创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震撼了彩电业。
当时的高路华千疮百孔、品牌形象不佳,陆强华再次通过“陆氏营销模式”使高路华起死回生。陆强华从2000年到2001年,一年多的时间把高路华彩电从年销售30万台拉升到180万台。陆强华在使高路华起死回生的同时,也给当时的高路华老板、东菱集团董事长留下了“功高盖主”的嫌疑。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最终,东菱集团以陆强华有“财务问题”为由,将他辞退。陆强华带领手下若干名干将,再次离职。在高路华,陆强华重演了在创维的悲剧。
集体跳槽一般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发生有其复杂的原因。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减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决策失误、管理失效以及环境变化等原因,企业经营可能陷入危机,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时候就有可能发生集体跳槽事件。
集体跳槽的发生大多都有一些共性:高管失和、利益纠纷、愤然出走。管理层能力的扩张,在一开始就在企业内埋下了与老板之间发生矛盾的种子。
位于高管层的经营者都有追求个人成就的欲望,但企业的目标是盈利,要在短期内见到效益,在企业战略上,个人意愿与企业目标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导致高管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