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首次提出,长三角要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长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由此确立。但是,长三角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面临较多挑战,需要中央政策加以扶持。
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6日审议并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向世华财讯表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对跨行政区域的发展做出“指导意见”,对长三角区域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做出了远景规划,其中值得关注的有三大亮点。其一,要求长三角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二,要求长三角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三,要求长三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刘志彪指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都是中央政府对长三角的新定位,全部都是首次提出的。这三者之间实际上是彼此联系,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源自先进的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必须有现代化的生产服务业做后台,而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需要一个包括大量创新人才在内的创新体系的支持。
但是,长三角要实现上述转变,任务相当艰巨。首先,要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意味着现代服务业在就业和产出中的比重都要占到优势,长三角地区要改变三大产业二、三、一的结构为三、二、一,然而,目前该区域第三产业占比为42.2%,制造业则为54.4%。其次,要建立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意味着该区域原有的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需要转移或升级,改变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较多的生产方式,转而依靠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
刘志彪强调,长三角新定位的实现,需要对资本存量做出调整,包括人力资本、厂房、机器设备等;需要大量的项目;需要“四通”即交通、流通、融通、通信,都能畅通无阻。因此,长三角必须要获得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否则上述目标的实现将会慢很多、碰到的问题也会更多。
对于《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否与当前长三角地区企业停产倒闭、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有关,是否是中央对长三角的扶持,刘志彪表示,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该文件以及后续要推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都隶属十一五规划,是国家整体规划的一部分。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要分别拟定。
实际上,《意见》早于07年就已成文,只是因为对长三角范围的确定存在争议,才推迟到现在得以通过。不过,《意见》最终也没有给出长三角区域扩容问题的答案,只是笼统的提到长三角要强化的服务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