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设计 >> 正文

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是市场经济的天敌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中国经济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只要物价自发地上升就是通货膨胀,就急急忙忙采取价格管制的措施,只要是政府对管制的价格有所调整,就必须财政补贴,这已经成为决策部门的思维定势。其实,价格管制及其成本财政补贴不是什么宏观调控的灵丹妙药,而是与市场机制相悖的微观干预,是市场经济发育的主要障碍。要实现政府职能从微观参与者向宏观调控者的彻底转变必须下决心废除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政策。

  一、价格管制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否定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价格配置资源的经济,是从运行机制角度定义的国民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由经济规律自发地调节经济结构,市场价格是按要素分配的惟一标准,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指挥棒。如果在价格形成机制中添加了超经济强制因素,就是对市场主体产权的否定,对价格自发形成机制和按要素分配的否定,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否定,添加了多少就否定了多少,必然形成双动力机制博弈的局面。我国这种双动力机制已经延续了30年,随着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日益成熟,客观上已经要求强制机制退出市场,转化为存在于市场之上的宏观调控机制。显然,价格管制不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而是政府的微观参与。

  商品价格作为因变量是由产品的价值、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即P=WD/S。这个公式中的市场价格P、商品价值W、需求量D、供给量S既是因变量也是自变量,所谓市场机制就是它们之间互相牵引和制衡的逻辑关系。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其传导的链条是需求拉动价格,价格拉动供给,供给拉动价值;价值拉动价格,价格拉动需求。需求拉动供给必须通过价格变化才能实现,供给拉动需求也必须通过价格变动才能实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希望需求拉动供给,又不许价格变化,供给者的动力和能力何在?

  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有自身的价值。币值作为自变量引起其他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变化是一种货币现象,我们称之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种现象只与印刷厂有关,印多了就通货膨胀,印少了就通货紧缩;而由于商品价值或供求关系自身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化,币值是作为因变量发生变化的,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种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不能把价格的所有变化都与通货的膨胀、紧缩混为一谈。只要价格变化不是通货膨胀就是通货紧缩,还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支配的市场机制吗?岂不只剩下货币发行机制了吗?

  如果说价格的升降,既不是产品价值变化也不是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而是币值的变化,那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减少货币发行量,让印刷厂停工;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是让印刷厂加班加点,才是正确的选择。在币值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的条件下,无论是通过紧缩和放松银根来控制价格还是直接管制价格,都是在加大供求矛盾,火上浇油。凡是人为地抑制价格都是在集聚价格腾升或狂泄的能量。

  其实,市场机制就是结构性矛盾转化的机制。价格稳步地持续地升降是为了不猛烈升降,是在稳步地调整结构;价格不动,市场机制就等于零,就意味着在积累着大起大落的能量,总有一天会出现令人目瞪口呆的物价形势。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可以使个别产品价格下降,但永远落后于人们物质文化总需求的不断增长。任何市场经济体的发展都是需求拉动的,都需要价格不断上升,价格不上升就没有增加供给的动力,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在国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时期,没有一定幅度的物价上升是不可能的事情。在GDP增长率接近和超过两位数的时候,有5个百分点左右的物价上升是相当理想的运行形势。这种正常的物价上升不仅是增加供给的动力,也是节约资源、理智消费和科技创新的动力。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矛盾,物价上升是节制需求增加供给,缓和供求矛盾、提高矛盾同一性的客观要求。

[1] [2] [3] [4] 下一页

Tags:结构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