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较大,许多人认为是通货膨胀,为了治理这种所谓的通货膨胀,用货币从紧政策抑制就业的增加和工资增长,用进口外国农产品减少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把价格压下来,同时增加对农业生产单位的补贴。农业补贴又成了治理所谓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其实,这次农产品价格上升是市场在代表农民的正当利益,重新评估农产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是价格补位,根本不是通货膨胀。由于长期以权力分配为主,压抑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刚刚转变了发展观,初步调整了分配关系,工资有所提高,向劳动力价值靠近,从而拉动了消费,消费拉动了农产品价格,重新评估了农产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这是多么好的发展趋势啊?!农民有机会靠自己的生产和销售增加收入了,这应该是政府和农民都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而上述的不当政策等于告诉农民,你不能靠自己、靠市场增加收入,只能靠政府恩赐。为什么政府不能把补贴农业的钱用于补贴城市低收入消费者,而一定要背市场机制而行呢?
我国的能源政策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格,这种价格倒挂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补贴,不仅补贴了国内年轻人玩车、补贴了浪费,而且几乎补贴了全世界,已经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炒高油价的一种借口。几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提高油价,政府有关部门却无动于衷。加油站出现了油荒,而对策只是不断提高财政补贴,而且是调高一点油价就增加一点补贴。这次下了大决心,调的幅度比从前大了一些,国际油价应声而落,可是马上又宣布增加198亿元补贴,于是国际油价又闻风而起。我们对油价补贴的得失必须重新认识。
油价上升引起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增加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包括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准公共品(公共交通等)开支,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财政责任,是财政支出的增加,不是什么财政补贴。除此之外,其他部门、领域、企业或个人都没有任何理由享受补贴。农产品、出租车、货物运输等等一切商品和劳务成本的增长都是应该传导到价格,由消费者来承担。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生产和消费都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原则的。这种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不是通货膨胀,只要政府没有让印刷厂多印票子,没有政府直接的责任,谁消费谁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都希望少支出多消费,物价低收入高。但这只是一种愿望,这种愿望不能靠财政来满足,只能靠发展生产力来满足。让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理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完全按要素分配,应该是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多消费多花钱,不消费不花钱。这有什么可抱怨的?
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时期,人工成本、资源成本、商品劳务价格都处在低谷,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与国际接轨,通过财政补贴保持的价差毫无疑问是补贴全世界,利益外流。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补贴就是鼓励落后和助长浪费,削弱节约和创新的动力。党的十七大选择消费拉动的发展方式是发展观、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国内消费拉动必然首先拉动市场价格的提高,而这种价格的提高正是民族利益减少外流的转折点,是大国向强国崛起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