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信息化战略 >> 正文

王泉庚:美特斯邦威草根CIO的成长样本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什么不?"是王泉庚的信条

  只要有时间,王泉庚一定会到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旗舰店巡视。王泉庚喜欢向朋友们推荐第5层的服装博物馆,那里陈列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华服。10多年前的美特斯邦威可没有这么风光,而那时年轻的销售统计员王泉庚需要时常站在温州简陋的美特斯邦威门店前做调查,连夜写出各种市场报告。

  现在,美特斯邦威的店铺早已不需要人工统计数据了,铺设在国内1200多个城市的2300多家门店的IT系统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王泉庚坐在总部宽大的办公室里,便能清楚地知道每家店的销售情况。

  这些渗透到销售终端末梢的IT系统,是王泉庚花了10多年时间,一层层筑就的。王泉庚现在的身份是集团副总裁,这简直令推崇家族式管理的温州企业家们感到惊讶。

  看看美特斯邦威13年走过的、与中国制造业完全不同的路径,或许人们会明白王泉庚为何在美特斯邦威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品牌运营为基础、没有一家自己的工厂,美特斯邦威却将200多家供应商管理得井井有条;80%以上的渠道都是加盟店,美特斯邦威却对任何一家店的销售情况了如指掌。作为中国第一代轻公司,美特斯邦威的虚拟运营模式意味着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危险多变的环境中,然而它却组织起一个开放型的价值网络,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合作伙伴拥有与美特斯邦威共同的节奏。

  组织这个价值网络的核心人物,便是王泉庚。他用IT构筑的平台,令美特斯邦威拥有了管理合作伙伴的能力。从一个小小的销售统计员,到今天的职业经理人,王泉庚亲历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起步和腾飞,他也用IT筑就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帮美特斯邦威抓住了历史机遇,也成就了自己。

  蛰伏者

  1995年,年仅23岁的王泉庚和当时所有年轻人一样,期望能进入国有大企业或外资企业,一个朋友却力劝他去刚创业的民营企业尝试一番。那一年,刚成立的美特斯邦威正在招聘员工,已经在电器企业和鞋业企业做过管理的王泉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应聘。因为对服装业很陌生,他自愿从最底层做起,成为一名营销部统计员。

  刚去时,王泉庚有些失望--比起光鲜的国有大企业来,美特斯邦威只有几家简陋的门店;每件货物的进出,都是销售统计员用铅笔在小本上记下来,用橡皮涂涂改改;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卖的衣服究竟有多少款式,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不过,这并不影响美特斯邦威的产品畅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消费市场鲜有休闲服,美特斯邦威销售的产品都是T恤、毛衣、牛仔裤等,恰好切入了一个空白领域,且价格定位在中低端,生意非常好。

  闲暇时,王泉庚喜欢到美特斯邦威的门店逛逛,了解各店的情况,他时常在晚上奋笔疾书地写市场报告,提一些改进建议。这个勤奋的青年很快引起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的注意,进入美特斯邦威不到1个月,王泉庚就被提升为管理人员。

  那些日子里,王泉庚对企业业务数据统计的混乱感到焦虑,于是凭借之前几年学习过的电脑知识,他开始在业余时间设计规划业务流程和数据信息化标准,希望将美特斯邦威的所有商品和进销存用统一的标准管理起来。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他每晚都熬夜查看资料和编写标准,最终将美特斯邦威的所有商品都纳入条码管理。这种超前的标准化管理思维,奠定了美特斯邦威做零售时的管理基础。

  之后,王泉庚的焦虑并没有平息,他觉得美特斯邦威的仓库管理很粗放,"而仓库管理水平反映了企业基础管理的好坏"。1996年下半年,王泉庚仍然每晚熬夜编程,终于在年底推出网络版的库存管理系统。

  王泉庚超前的管理思维却难以得到同事们的认同。刚在公司试行库存管理系统时,由于入库和出库的流程发生了变化,很多管理人员不适应,甚至有人很抵触,他们开会讨论要废掉这套系统。此时,已经升任公司中层的王泉庚却很坚持,最终将库存管理系统推广到全公司的仓库。

  有了IT管理架构雏形的美特斯邦威,在迈入品牌运营阶段时,稳固的后台成为其扩张有力的支撑。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服装企业多以OEM为主,周成建却认为唯有品牌才能让服装获得更高利润。1998年,周成建不遗余力地推广美特斯邦威这个面向年轻人市场的休闲服品牌。在逐渐被市场所接受时,美特斯邦威的小工厂很难跟上销售额的突飞猛进,而自建工厂意味着要巨额投入,于是美特斯邦威找到其他服装制造企业代工。

  在渠道拓展上,美特斯邦威同样也经历了从小规模直营到大规模加盟的演变。最初一两年,美特斯邦威在杭州开设了几个连锁店,后将门店扩展到上海。渠道规模增大后,诸多问题接踵而来,门店租金、人员工资等投入巨大,远程管理也非常困难,周成建根据当时的企业现状,选择了自主设计、经营品牌,将生产和销售渠道外包出去的发展战略。

  美特斯邦威的成长轨迹,影响了温州大量的民营企业,许多企业都通过轻公司路径突破了发展瓶颈,造就了一批知名品牌,如森马、奥康、红蜻蜓等企业都是虚拟经营模式的直接受益者。

  不过,外包却将企业置于一个更加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任何一个外包环节脱轨,势必影响美特斯邦威的企业运营、甚至品牌形象。所幸的是,王泉庚在创业之初的几年内打下的IT管理基础,令美特斯邦威抵御了外包管理的不确定性。

[1] [2] [3] 下一页

Tags:信息化,战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