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企业文化 >> 正文

让员工沐浴在企业文化之中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全球品牌网 邓正红 参加讨论

  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把优秀的文化内化为员工的思维模式,就是要塑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时时沐浴其中。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使之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

  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氛围,企业有没有文化,不用看宣传资料,看员工的表情就知道,员工的表情能够最能反映企业的精神状态。做企业有没有一股精神,员工在不在状态,在状态是文化,不在状态可能就有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状态,形成一种气势,大家能感受到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不一样,这就是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氛围。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强化“家文化”建设,以温暖关爱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围绕新时期企业文化特征,将文化触角延伸到井站中,挖掘、总结、提炼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井站文化”。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位于豫鲁两省三县交界之地,现有员工3810名,管理着濮城油田3大联合站、120座计量站、1682口油气水井,是中原油田最大的采油厂。20多年来,二厂人为国家累计贡献原油4200多万吨。

  在 20多年的开发历程中,二厂人深深感到:井站是油田生产经营最基本的单元,只有巩固井站这个前沿阵地,营造和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出来、调动起来。因此,他们围绕新时期企业文化特征,将文化触角延伸到井站中,挖掘、总结、提炼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井站文化”。

  二厂人从调动员工积极性出发,通过“三个机制”培育“井站文化”。他们首先建立“以站为家”的凝聚机制。他们联系单位实际,从为员工办实事入手,以建好花园式井站为切入点,按照逐年投入、分区投入、重点投入的原则,完善井站计量间、值班室规章制度、员工形象展示等软件和硬件。其次,他们建立 “以站为校”的学习机制。为了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他们在班站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和“导师带徒”活动,突出能力提升和特色技术培育,分层施教,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员工素质显著提升,学习氛围日愈浓厚。此外,他们还建立“以站为荣”的激励机制,为基层井站提供一个良性竞争的平台,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促进井站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为了搞好企业环境文化建设,二厂人坚持开展“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小环境”建设,广泛开展“温暖到心,文化进站”活动,给基层队(站)配备流动图书室、配发电视机、VCD播放机,为各计量站配备饮水机、电饭锅等,做到在环境建设中体现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改善环境,使员工在优良文化中工作、生活和学习。

  通过强化“井站文化”建设,采油二厂形成了一种以企业精神为核心,融企业文化理念、企业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形态为一体的“家文化”。“家文化”凝聚了人心,使采油二厂时时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人情味,为员工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家庭般的温馨环境。

  在 “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中,二厂人按照“共同目标、共同价值、共同使命”三个要素和“团队、班组、个人”三个层次,确定团队、班组共同愿景,并结合每名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确立个人愿景,激发学习动力。他们为各层次干部创造学习机会,鼓励生产骨干进修深造,推荐优秀青年干部外出培训,组织拓展训练,邀请专家来厂讲课,拓宽了干部员工的视野。

  两年来,采油二厂先后有300多名各层次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有3名青年干部参加集团公司外语学习班,60名员工通过自学和函授取(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得大专和本科文凭。通过强化培训,员工人人学技术,练硬功,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高潮,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