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OSO委员会(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曾在广泛吸收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在该报告中,COSO 在其1992年公布的内部控制框架报告基础上,推出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
本文作者根据COSO研究报告的思路,参照物流企业营运风险控制的实践写就此文,希望能为广大物流企业控制经营风险提供借鉴。
质量管理的作用:控制内部风险
在谈风险管理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某货运公司,多年经营业绩良好,虽然期间也有过几次经济纠纷和诉讼,但因标的不大,妥善处理后没有引起公司足够的重视。公司管理层面临着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的压力,业务增长成为公司考核业绩的最重要的指标,对风险防范意识渐渐让位于市场的压力,对部分重要客户,无单放货也成了业务员维系客户关系的常用方法。
2003年,公司突然接到法院传票,因无单放货被收货人告上法庭,最终被判决赔偿超过一千万元,数年心血付诸东流。
案例二:
某空运代理公司,2002年接受委托,为一客户代理空运出口一批化工品,客户声明为一般化工品,并出具了书面说明,但货物抵达目的地后被发现是危险品,且发生泄漏,造成飞机全损,被航空公司以欺诈的名义与发货人一起告上法庭,此时公司却找不到那张证明自己免责的书面说明,最终被卷入巨额诉讼当中。
案例三:
某货运代理公司,在近洋航线进出口业务中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在业务快速发展的阶段,个别业务人员长期私自从事违法行为,却一直未被公司察觉,终于东窗事发,被主管机关勒令停止经营相关业务,整改达数月之久,使业务量下降一半以上。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上述因风险控制不力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案例不胜枚举。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际运输行业会有如此多的风险产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避免吗?
如何规避营运风险,保持基业常青,是每个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物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质量管理体系对物流企业最有价值的作用,即通过流程的标准化,总结管理知识和经验教训,并保证管理意志的贯彻实施,最终实现提高客户满意水平和控制内部风险。
物流企业的风险
对物流企业而言,所谓的风险,即业务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客户服务。由于企业只重视销售,不重视客户服务,导致营业额下降。
2. 人力资源。岗位人员从业资格和能力不够,造成违规或低水平操作,有经验的人员流失,造成业务的中断,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效率。企业效率低下,令成本升高,用较大的投入换来业务的上升。
4. 表现差异。企业的运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没有能力弥补甚至忽视这种差距,造成业务开拓不利,客户资源流失。
5. 时间拖延。业务流程耗时过多,单证处理速度过慢,解决问题时间过长等。
6. 廉正风险和财务风险。
7. 采购管理。企业可能由于对供应商管理不善,如错误地选择了供应商,或选择过多的供应商,造成采购成本偏高,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
8. 授权风险。因监督控制不力造成的业务人员越权操作,如擅自为客户代垫费用,确认付款,无单放货,出具法律文件等等。
9. 信息技术风险。如IT系统的崩溃,数据的丢失,备份计划的缺陷等。
风险控制流程至关重要
在案例一中,“企业有林林总总的管理规定,但那么多的诉讼和索赔事件出现,迄今没有任何违规,是因为企业没有相关要求和规定,或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某大型物流企业总经理如是说。
在案例二中,“纵观物流企业发生的所有商业风险事件,没有哪一件是因为企业事先不了解其危害性造成的,但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情况是另一回事,往往是事后才后悔当初细微的疏忽,但为时已晚。”一位资深法律顾问如是说。
在案例三中,“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管理层对业务运作缺乏了解,只知道业绩指标,更没有相应的制度能够从内部进行风险控制,是造成企业出现违法问题的根源。”,一位国家主管机关官员说。
为什么有的企业有那么多的红头文件,组织了法律知识培训,希望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却仍然存在众多违规造成的风险事件呢?为什么同样是经过 ISO9000认证的大型物流企业,有的企业每年因风险控制不力造成数千万元的损失,而有规模更大的跨国物流企业,每年类似损失却能够控制在10万元以内?
我们的解释是,风险控制流程的不力,是造成类似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