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种冰箱事业部总装一线的普通员工葛炳涛来说,“生产线体经营者”绝对是一个新的“头衔”——一个从内涵到名称都绝对不一样的“头衔”。从此,葛炳涛将尝试以一个“经营者”的身份,实现从“总装工”到“小老板”的嬗变。
作为一个经营者(老板),葛炳涛的盈利=业务收入-材料成本-加工费用-损失。而要实现盈利目标,他就必须寻找最大的盈利空间——他要优化工艺,要减少浪费,要沟通经营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让每个成员都进入市场核算的体系。在他的眼里,物料消耗就不是一个个死的零件,而是一张张活的钞票了。无谓的工艺浪费和物料浪费也就变成了金钱和效益的流失,对他来说,这当然是不可原谅的。
像葛炳涛一样,作为中国企业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从没有过的管理革新行动,全球海尔的5万员工,正在实现着一种革命性的身份变革——从打工者到老板即自主创新经营者的变革。
在这种变革中,海尔想建立一种大多数企业都未曾尝试过的结构:把企业做孝让顾客做大。
在这种变革中,海尔想实现一种甚至带有相当理想色彩的目标:让领导做孝让员工做大。
在这种变革中,海尔想完成一个攸关企业长远发展前景的命题:海尔应该是平的。
而这所有的变革最终凝结为一个指向: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化海尔品牌。
张瑞敏将这种变革的理论内涵升华为简单的一句话: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
羚羊如何变狮子?
海尔的一切实践都呈现出前瞻性和变革性。
从19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法,到1998年开始实施的长达8年的流程再造,从2005年年底开始实施的“人单合一”战略到今天更加明确的“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所有这些探索都毫不掩饰地体现着海尔的法则:变者生存。
在信息化时代,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这是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为我们描绘出的时代背景——信息化和全球化。
海尔“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的提出,正是源于这样一个背景。2005年12月25日,海尔在正式宣布启动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同时,将2006年的发展主题确定为“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对此,张瑞敏有一个狮子和羚羊的比喻:“世界是平的,围墙没有了,所有的狮子都可以吃所有的羚羊。海尔要发展,不应再像羚羊一样拼命奔跑求生存,而是不断地变化,把自己变成狮子。”
张瑞敏这样向媒体描绘他对平面化企业的认识:世界是平面的,而如果你自己不能变平,那你就是一堵墙——阻碍了自己的墙。
“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就是推倒这面“墙”的惟一路径选择。
如果说,“人单合一”要确立海尔发展的一种崭新机制,那么“信息化日清”就是对这一机制实现的手段保证。
张瑞敏对外的解释是:所谓“单”就是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每个人都和自己的市场目标联系在一起,都要创造自己的市常所谓信息化日清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每个员工、每个经营体每天的工作有一个日清,对市场变化、经营状况、个人业绩等进行即时反馈,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脉搏。
在长达8年的市场链流程再造之后,海尔“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的提出,是对整个企业组织结构的又一次颠覆性变革。
员工怎样当老板?
让“员工做大”,这是海尔“人单合一”机制的最关键价值取向;而让“顾客做大”,则是海尔“人单合一”机制的最终价值取向。
对今天的海尔员工来说,他们要面临的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变革,他们要参与一嘲全员升级行动”——成为自主经营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