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是指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和反馈的等工作,是各项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的执行主体,如价格如何制定、技术由谁来查验、投资谁来组织、执行过程的检查与执行结果的奖惩等都是预算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东西如果没有落实到具体负责人,预算就有可能走过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在整个预算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预算是一个繁杂的体系,预算指标的给定方法也很多,企业应建立一个预算模型来确定各预算指标产生,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测定企业未来发生的业务和财务指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预算层面可能采用的预算方法和模型不同,如业务预算中的销售量预算,在企业层面上可能用趋势分析法,在分析上几年销售量趋势变动的基础上,结合预算的年度的环境变化情况,建立一个销量趋势模型,在部门预算层面可能会采用个别分析法,分析每一个客户情况,结合预算年度环境变化,预算每一个客户销售量,总之在预算时应建立一个相对实用并稳定的预算模型,不能拍脑袋,尤其不能由非直接参与业务人员去拍脑袋。
3、谁是预算的最后决定者
企业预算也和其他工作一样,作为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最终离不开一个谁说了算的问题。谈到谁说算,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好笑,这样的问题也提出来,肯定是老板说了算。谁是老板,股东或股东代表董事会,是的,从表面上看这不是一个问题,根据财权决定事权的原则,肯定是由股东或董事会作最后决断,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企业预算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业务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个子项,预算是一张网,他要网住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业务、收支计划,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另外预算还是分层级进行的,每一项预算原则上都要落实到具体执行人的身上,股东或股东代表的董事会都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的每一事项,无法对每一预算做出正确决策,他只能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对企业发展方向、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总额、现金净流量等几项作综合性、战略性决策,不可能面面具倒,一竿子插到底,正因如此,企业预算需要成立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需要吸收大部份预算执行部门负责人参加,董事长成为预算委员会的负责人,董事会是预算的最终决定者。
尽管董事会是预算的最后决定者,由于董事会不可能主导企业运作全过程,只能通过预算来贯彻企业战略,控制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具体经营工作还是要委托经营管理团队进行的,为了使决策与执行不脱节,因此企业在制定预算就应当建立层层负责制度,预算工作也得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几个反复后,将未来需完成的任务、可能发生的变故及采取的解决措施,事先尽量考虑进去,也使企业的发展战略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可执行性,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