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电视媒介是否创造了“蓝海”的关键依据,是看是否从根本上创造了全新的受众需求和以此为核心的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差异化了事。因此,简单地对节目进行改进——添加一两个自以为是的“鸡肋”功能——一般不会创造出蓝海,那不过是拉开了另一轮信息节目竞赛的“红海”序幕而已,尽管那也是很重要的竞争策略。
中国电视媒介本土化的“蓝海战略”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入竞争”,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宣传中,一个新节目首先要加入市场的竞争,才能取得受众市场的入场券,才有机会分得市场的一杯羹。第二阶段是“解决竞争”,新节目加入市场的竞争后,必须向同类市场上的最高收视率者发起攻击,因为只有战胜最强的对手,才能“解决竞争”,才能取而代之,成为市场的老大,但不管是“加入竞争”还是“解决竞争”都是从“红海战略”的思维出发,都是老套路, 在新一轮营销竞争中,传统的节目营销做法将被彻底巅覆,最新、最有效的战略就是“竞争三阶段进化论”中的第三阶段——“不与竞争者竞争”。[5]不与竞争者竞争,即要跨越眼前的竞争胶着状态,开辟另外一片蓝海。而要开辟“蓝海”同时要规避对手的骚扰,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提供最有价值的创新性内容、挖掘受众的需求甚至激活受众的潜在的需求,在内容上实行价值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中,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这是因为,在“蓝海战略”逻辑的指导下,如果你不是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 价值创新对“价值”和“创新”同样重视。只重价值,不重创新,就容易使企业把精力放在小步递增的“价值创造”上。这种做法,也能改善价值,却不足以使企业在市场中出类拔萃。只重创新,不重价值,则易使创新仅为技术突破所驱动,或只注重市场先行,或一味追求新奇怪诞,结果是常常超过买方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购买力。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先行区分开。[6]但是,不管是价值还是创新,它们都是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的。
相关研究表明,电视媒介开创“蓝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不在于尖端技术,也不在于“进入市场的时机”。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因素并不存在。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内容、成本等整合成一体时,才有价值创新。如果创新不能如此植根于内容价值之中,那么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先驱者往往会落到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常规看法认为,一家媒体要么以较高成本为受众创造更高的价值,要么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还算不错的价值。这样,战略也就被看作在“差异化”和“低成本”间做出选择。 与之相反的是,志在开创“蓝海”者则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
以《百家讲坛》为例,语言类节目的基本竞争元素,首先是主持人,他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第二是访谈嘉宾。第三是在进程当中需要有不断回答问题的特殊观众,而使话题能够顺利进行。第四,要设立一个话题,好的话题能吸引观众的耳朵。第五,选择故事;第六是外部事件的拍摄,最后还有演播室的布景、道具、设置系统等。
按照《蓝海战略》的四步规划,即“剔除—减少—增加—创造”,《百家讲坛》的策划组把以上的因素重新进行了优化处理。首先是剔除,当时的《百家讲坛》有三种形态,一种形态是一个主讲人从头讲到尾,还有一种形态是一个主持人、一个主讲人。还有一种形态是一个主持人加多个主讲人,当时是三个形态并行。经过全盘思考,节目组剔除了主持人和观众互动。这样《百家讲坛》就变得单纯了。在单纯第一的原则下,节目组又剔除了话题性讨论,还减少了外景的拍摄,由于场景比较单一,所有的道具等成本都在降低。
在“增加”这个环节上,结合电视节目的内在规律和受众的需求,《百家讲坛》增加了经典故事的悬念性的元素,用悬念的方式推进故事的发展。不管是明清十二帝“疑”案,还是揭“秘”《红楼梦》,单看题目就吸引了不少的眼球。同时把主讲嘉宾的培养做到极致,把主讲的素质培养作为节目最主要的打造,所以节目组把大量的精力、人力以及智慧全部用在主讲人的培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