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圳的金蝶软件公司准备赞助一个旨在寻找中国管理模式的评选活动,这个活动的理由是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积累了大量的成熟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需要有人总结并且加以推广。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我也想起前几年关于“中国式管理”的一些争论,当时来自台湾的以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曾仕强主打“中国式管理”,曾经引起很多人的争议。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所谓的“中国式管理”?
是不是有所谓的文化差异性,就会有形成其管理模式的基础呢?恐怕未必。日本文化当然很特别,精益制造等管理模式从丰田等企业里成型并且得到很好的推广,这种管理方式在文化差异很大的一些国家和企业里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似乎与文化并不怎么相关。
更关键的问题是,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作为一种学科,的确是在西方发展成熟起来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真正的企业运作到底有多少年呢?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中国企业仍然处在一个学习、模仿和跟随的阶段,包括那些走到国际市场上的很多优秀企业,依然是尽可能地学习优秀的跨国公司的最佳实践。
麦肯锡的两位咨询顾问,最近在国内推出了《运营中国》一书的中文版。这本书去年在美国出版,其针对的读者主要是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书中一个主要的观点是那些不曾将中国市场看作战略性要地的跨国公司必须改变其在中国粗放的运营模式,在中国市场上寻找全球最佳实践,在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方面,以世界级的执行力来运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书中列举了一些例子,讲几家比较早的认识到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相对特殊的市场中寻找最佳运营模式,而有的模式他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这些是不是所谓的中国管理模式呢?
中国人要在自己的企业里找到“中国的管理模式”,外国人要在中国市场上探索世界级的运营模式,各自方向不同,相信得到的答案也不太一样。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正在努力进入全球化市场。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基本上是以低成本的竞争能力参与到世界经济中,也许低成本研发、设计、制造与营销能力该是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吧。只是不知道,这种以低成本为核心的能力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和市场?
跨国公司将全球的标准和管理方式带进中国,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进行改造,在中国市场取得卓越绩效以后,再尝试将在中国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向全球推广;中国企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尽力学习和模仿跨国公司的管理方法,然后尽量以低成本的模式运营,这些就是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吗?
实际上,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等公司率先提出的六西格玛的工具和原则,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做的很到位;丰田的生产体系,我们的企业尽力模仿,也许已经有了不少的成绩。业务流程重组,及时跟踪补货系统,甚至领导力发展模式,这些在中国企业里都能找到。这些成熟的管理模式,早已经脱离了当初产生的国家、文化和企业环境,成为全球通用的高绩效工具。
中国目前的企业实力,这样的可以在全球得以推广的模式有多少呢?坐而论道肯定不知道有没有,这需要慢慢寻找和总结。
据说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目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中国本土市场成功的商业模式在联想全球推广。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在其全球体系内得到推广并且成功,那么这是中国的呢,还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