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意即集合众人之智能一定优于单一英才,然而也有很多例子却显示当只有一个中国人的时候,智慧往往是很高的,但若集合多个中国人在一起,却见其智慧呈现疲窘情况。为什么多数成员的智商在120以上的团队,其整体智商却只有62呢?(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民85)这是个非常值得加以探讨的问题。在现代的社会中,如何提高我们组织的团体智商,克服团队思考的障碍,使组织更具竞争能力呢?唯有让组织成为有学习能力的团队,才能挑战组织固有信念(beliefs)、假设(assumptions)或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也才能使组织有能力去面对变迁社会的需求。
学习是组织永续发展的基础
亚当斯(Henry Adams)曾言“年轻的时候,究竟懂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如何学习,就会有足够的知识”。很多深具远见的企业家已预言在下个世纪来临时,组织是否能永续经营,是否有竞争力,其关键因素即在于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亦即为经由学习,增进组织成员之能力是面对环境变迁的不二途径(O’Brien,1997)。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半数劳工的现有技能在三至五年后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且新知识大约每七年就会增加一倍,人类正面临着知识快速爆发的时代(O’Brien,1997)。所以,仅赖学校教育所学,要能应付变迁社会的需求是不够的。在生涯发展中,人人均必须力行“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配合组织发展,不断学习(林清江,民86)。另方面,组织与企业也应有“从学习中创造利润”的观念。全球知名企业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即有一成功例子,根据报告,该公司每花一美元在训练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每年提升三十美元的生产力(周旭华译,民85)。所以为员工开发潜能、充实知能、提升水准,对组织企业的永续发展是很重要的。
组织竞争优势在于组织不断有效学习
据研究和经验指出,一个组织之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植基于下列四个要素:
*共识与了解(Common understanding)的建立:成员对组织目标和轻重先后的理解和共知。
*全力投入(Commitment)的程度: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和承诺影响组织的凝聚力,而其投入之程度全视成员对工作意义的认识。
*明晰的期望(Clear expectation)水准:个体与团队的表现要有一定的预期标准,如此才能产生成就动机。
*优异的能力(Capability)表现:成员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和回馈的激励,增进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以上四个要素总括来说都须透过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也才能充实成员与组织的内涵,增进适应变革的能力。学习是一项求知、厘清观念、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透过学习可以使组织活化,展现生命力(王汉源,民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