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界看到最多的是彼得·圣吉(Peter Senge)的正面:《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当今最著名的管理大师之一。他的背面并不广为人知:每天坚持打坐的修行者,人类智慧和心灵的探索者,用一生来“成为人”的人。
对于圣吉本人来说,这两面其实是一面。如同他对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他修行的目的是想为人类做出贡献。对“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的倡导,就是圣吉的贡献方式。
我与这位“学习型组织”大师的对话,以学习始(“老师之为老师”),以学习终(“学习之为学习”),然而在这之间,我们探讨的是更为本质的问题:“人之为人”与“企业之为企业”。
2007年出版的《南怀瑾和彼得·圣吉》,第一次为中国读者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圣吉的背面像。我们的对话,就从这本书开始。
“老师之为老师”
刘澜:你知道《南怀瑾和彼得·圣吉》这本书吗?
圣吉:是的(笑)。我见过一本,但因为只有中文版,我不了解细节。
刘澜:基本上是他和你在2003、2004、2005和2006年的谈话记录。你去年(2007)见过他吗?
圣吉:是的。去年我们在他在上海附近设立的(太湖)大学堂有过一个课程。我们有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ELIAS学者”。这是一个新的领导力培养计划,参与者来自许多公司和非政府组织。一个环节是在中国的两周学习,其中五天在大学堂。
刘澜:实际上,这本书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讶。大家知道你,知道南怀瑾大师,但是不知道你们之间的特殊联系。南怀瑾大师对你有多重要?
圣吉:我们大家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老师。在我的人生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成为重要的老师。实际上在我的整个人生,对中国文化一直有着深厚兴趣,尤其是中国的智慧传统。我主要通过读书和结识不同的人来追求这个兴趣。
有机会见到南大师,对我来说是个可以进行更深钻研的机会。当然,一个人要很好地掌握这些,按中国通行的说法,你必须成为“修行者”。你必须成为静坐或者其他修炼的严肃认真的实行者。
实际上,我做这个很多年了。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到Zen,也就是中文的“禅”。所以,我静坐很多年了。但是我遇到南大师之后,有了机会在大幅度深化我的静坐练习。另外,当你跟南大师在一起,你也跟他的许多其他学生在一起,他们也都对自己的个人发展相当重视。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不仅有南大师,还有许多像我一样在世界上很活跃的人,经济学家、会计师、商人、教师等等。我最大的兴趣其实不是静坐,或者与世隔绝的修行,而是它如何能帮助我,然后使得我能帮助别人,给我们所有的组织带来更深的关于人性(humanness)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