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而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在其中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但人们普遍认为国内汽车企业在两个重要领域仍较薄弱,即技术和营销。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公司治理。
总部设于上海的轮胎生产商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生的事件就是一例。
原名为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双钱一直是中国国内领先的轮胎生产商。根据该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其2007年销售额达到76亿元人民币(11亿美元),在全球轮胎生产商中排名第75位。
这家在上海上市的公司于8月6日宣布,其总裁范宪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调查。
该公司未公布更多详情。但在如今的中国,发出此类声明即意味着这是一起情节严重的腐败案,涉案人员通常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当我在国内一份财经类报纸上读到这则消息时不禁感到很吃惊。
因擅长让状况不佳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范宪在上海的企业界颇有知名度。2000年时,他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当时的上海轮胎橡胶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回来。
这次双钱内部发生的问题可归结为一个原因:即公司治理的不力。
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设立一个董事会来监督和平衡高级管理者的职权。其目标是以最有利于股东的方式来经营企业。
双钱确实设立了董事会,但只是有名无实而已。
据熟悉这家公司的人告诉我,范宪将双钱当作他自己的资产来管理,而不是一家国有企业。董事会在重要事情上并不敢违背他的意思。
当然,中国在30年前才刚开始采用市场经济原则。公司治理不力的现象仍很普遍。
即便在美国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的薄弱也是一个问题,比如近年来传出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丑闻就是例证。
但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竞争达到白热化,中国汽车生产商迫切需要加强公司治理。
相比之下,与他们竞争的西方企业通常设有运作良好的董事会和CEO,它们的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因此受到限制。
如果不能妥善地制衡管理者的权力,那么其他中国企业必有可能重蹈双钱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