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分析表明,竞争与创新(不单是信息技术方面)促使生产率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了极大提高。 “这些创新——不仅是技术方面,而且在产品和业务流程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随着生产力提高,竞争加剧,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浪潮。”该研究所解释说。
这就是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的原因。现在,在富裕国家,制造业仅占经济活动的五分之一,“知识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富裕国家如果不努力进行更好、更快的创新,可能无法与提供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的对手竞争。
不过,即便创新是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但却不一定是零和游戏。恰恰相反,因为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然而迄今利用的创新策略却忽视了智力资本,若将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繁荣,现在,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已开始发生。
重庆摩托车业的创新模式
如果你想买辆摩托车,去重庆吧。这个尘土飞扬的中国西南城市到处矗立着色调灰暗的办公楼,一年四季天空阴霾。尽管作为三峡大坝的门户,它的名声更为显赫,它同时也是世界摩托车之都。由于当地人勇于开拓,中国目前生产的摩托车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但是,比产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摩托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特别是设计者、供应商和制造商是通过什么途径组织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网络的。
与国有企业不同,重庆那些私营部门的新贵,例如隆鑫和宗申,没有诸如本田和铃木这样强大的外国合作伙伴,后者拥有雄厚的资产和过硬的设计。因此他们想出一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更为简单,也更为灵活。对于想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部件,他们没有规定每一个细节。摩托车制造商只是具体指定了类似尺寸和重量这样的重要特征,由外部的设计者临时加以设计。
具有传奇色彩的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前主任、创新专家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说,这种所谓的“局部调整”方式非常成功,不仅大幅削减了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质量。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例子,他坚持认为这比传统的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要彻底得多。
亚洲国家持续前进
这些商业模式创新的例子目前正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不断出现,威胁到了已确立地位的全球巨头。在与咨询公司德勤公司的约翰·哈格尔(John Hagel)合写的一篇报告中,约翰·西利·布朗提出,私营企业家的活动意味着“中国正快速崛起为全球管理创新的中心,大多数美国企业正在努力领会中国开创的管理方法”。
这些举世瞩目亚洲企业的兴起反映出正在推动创新的两大力量。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传播使得人们可以创造出意料不到的、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模式,就如同重庆的摩托车制造商所采用的那种。其它例子还包括由台湾纺织业合同制造商所建立的设计网络等。具有革新意义的零库存供应商群体在亚洲遍地开花,满足了西方时装公司和生活消费品公司的需求。它们一般是由诸如香港利丰公司这样的供应链专家加以管理。与通过互相持股将各公司连在一起的日本株式会社不同,这些企业可以自由地退出联盟。只有能继续从合作经历中学习并获益,它们才能保持合作。在某些方面,它们与硅谷一些公司组成的便捷网络类似。这些公司是硅谷取得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