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一个政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这个政府综合实力,特别是工作效率的重要尺度。电子政府的建立,将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也是沟通各部门的纽带,是协调、管理、监督和控制的依据。网络化的办公技术和手段,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和信息,能够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有效地驾驭信息,从而提高了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网上视频会议、公文快速传递等,都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会议效率和公文效率,可以减少领导者的事务性活动,把领导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繁杂的事务性活动中解脱出来,使其把精力集中到深入调查研究和处理重大问题上来。
第四,节约行政成本。行政成本可以定义为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的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在政府生产成本结构中,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比重最高,物力成本也是一个基本要素。电子政府的建立将使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物力成本降低为最合理有效值。现实中的政府成本结构既有必要成本、有效成本,也有超量成本、无效成本。适应管理需要,建立机构、配备人员是必要成本,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就是超量成本了;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必要的信息协调和会议协调,而文山会海就是无效成本。政府管理有成本耗费,也就要有成本核算问题,讲求行政成本集约化,电子政府将使公务人员数量明显减少,管理运作中间环节极大压缩,物质配送与使用最为有效合理,并做到尽可能节约必要成本、有效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超量成本和无效成本。现实生活中,当政府逐渐变成电子政府时,它向民众提供服务的方式,正越来越类似于银行通过柜员机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方式转变,政府雇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交申请、旅行和费用报销及其他个人信息。供货者通过网络管理存货、保证质量并证实货款到达,消费者通过网络浏览商品目录、填写订单。原来在这些过程中处理纸面单据的人消失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出错的机率,提高了商品到达的速度。
第五,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政议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力,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民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活动,参与的范围也由窄渐宽。从公民的角度看,参政议政的内容表现为知情、参与、监督等权利。而电子政府恰恰迎合了民主政治发展的这一需求,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公民有更多的机会、更方便的方式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与政府沟通,反映他们的心声,提升政府的决策理性,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实现对政府更加有效的监督。政府也可借此直接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发展电子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迎接信息化浪潮的必然的战略。从中国推动电子政府和发展电子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看,国家制定的一些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收到显著成效,电子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中央和省级政府普遍开通了局域网,部分地市县政府信息网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31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副部级市政府通过了“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联网。部分地区(如北京等)不仅建立了内部局域网,还建立了连接上下级政府的广域网,政府机构内部公务员之间及上下级机构的信息沟通更畅通。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国务院的29个部委中有26个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0%以上的部委设有信息公告或资料数据库查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