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行为16
表象:统一管理
真相:不知道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
情景:刘宇是国内某知名电信公司的一位技术维护工程师,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在业内小有名气,公司人力资源部也把他当作“核心”知识型人才重点关照。然而,刘宇却突然提出辞职,这可急坏了人力资源总监林水源。
林水源开门见山:“刘宇,怎么了?是薪水的问题还是升职的问题?公司新年就准备给你升职,到时你的收入相应也会有大幅提高。你怎么想?”
刘宇轻轻一笑,表示这些他都不在意。“林总,我给你一个建议,你看我们公司一些僵化的制度能不能改一下?”
“你说说看。”林水源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转机。
“做我们这个工作,经常会加班到晚上或出差深夜归来,但只要人不在外地,第二天必须到公司打卡上班,我觉得这样的制度对我们这种工作性质的人既不科学,也不尊重。如果找同事代打卡,那是欺骗公司;如果找其他借口,那是制度性引导造假,不是自欺欺人么?”
“这是集团对所有员工的硬性要求,要改变恐怕很难。你不会是因为这个小问题要走吧!”
“不是,我离开是深思熟虑的。正因为要离开,我把大家不愿意说的一个小问题说了,但这个小问题可以折射出公司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大问题。其实我的新工作待遇也差不多,但能给我更多一些支配时间的自由。”
点评:创造性已成为知识型员工工作的主要特征,其工作时间早就从朝九晚五延伸出去。而许多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考勤还停留在古老僵化的朝九晚五机制中。企业对知识型员工应采取个性化的管理办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刚性和柔性、个性与共性、组织利益与个人发展这三对矛盾在管理中的平衡。
渎职行为17
表象:让员工人尽其才
真相:重挖掘,轻培养
情景:刘洋是久远机械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从创业开始跟随老板近10年,最近却提出辞职,老板一筹莫展。
作为公司上下公认的业务骨干,刘洋曾在重大发明和工艺改进方面的贡献达数十项,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上千万元。但由于其学历不高,老板认为其缺乏管理层经验,在历次提拔总工程师方面都没有给他机会。
虽然老板一直倡导“人尽其才”,放手让其搞科研开发,同时也希望他能提高管理水平,但当刘洋多次提出去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学习进修,希望公司给予支持,老板却一直没有答应。老板一是担心学成后不回公司,二是担心回到公司后会要价更高,甚至不服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刘洋对老板感到很失望,不得已做出辞职进修的决定。
点评:公司希望员工能够把青春才智尽其所能奉献出来,但是遇到员工学习进修等知识提升时却吝于支持,害怕员工能力提升后就不服管、跳槽了,结果只能是员工的能力水平一直在低层次徘徊,一旦要想提高,只有辞职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