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财富时代-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实施方案 >> 正文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求解 (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8

  2006年开始,东城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竞争性体制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竞争领域之外的系统,建立了“两轴体系”。一“轴”是由卫生局医政科管理、驻区各医院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另一“轴”是成立了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站和全科医生工作室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心与下属各站实现了完全的信息共享。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诊疗信息、全科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等,中心都能够实时调阅查看。

  与东城区以社区中心主导的模式不同,苏州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采取了以市卫生局为圆心的共享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条线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建立一个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信息平台,经过授权的医院、社区卫生站等机构就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解决信息共享难题。

  2007年,上海长宁区卫生局建立了区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所有诊疗信息的共享和监控,依靠信息化手段整合了医疗信息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六位一体”的生命全过程追踪。在闸北区,北片数据中心成立后,依托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区域内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预警、计划免疫管理、高血压病管理等功能,初步解决了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还有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挂靠在三级医院之下。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服务中心挂靠在复兴医院下面,相当于复兴医院的一个门诊部。它原来是西城区月坛医院,后来改头换面,成为以复兴医院为龙头的社区卫生服务集团的一个成员。由于月坛社区服务中心相当于复兴医院的一个门诊部,中心对于帮助病人往复兴医院转诊已经很熟悉。只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给复兴医院打个电话,患者就可以直接去办住院手续。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再由复兴医院转回社区。这种模式对缓解大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十分有效,但是却将转诊范围局限在了挂靠的医院。

  标准不统一成为瓶颈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改革的突破口,得到了各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大张旗鼓地加以贯彻落实,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出了“全科医生”、“双向转诊”、“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全新的工作模式,但也随之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卫生机构破解。

  仅从信息化支撑和覆盖的范围看,许多社区卫生服务还只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目前多数城区在各自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机构信息化都已就绪,并能够支撑各自日常业务的需要,许多社区甚至开始建设各自的数据中心。但是,一旦业务超越本辖区,数据中心即面临大量的问题。比如:双向转诊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双向转诊的利益驱动与分配机制;社区卫生信息在全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社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一系列重要的问题,都或近或远地影响着社区卫生变革的下一步推进。

  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机制与标准,这迫切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并且要突破地域和部门界限。同时,要尽快建立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化标准,这样才能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上一页  [1] [2] [3]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