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ERP >> 正文

详细生产计划是否成ERP不可逾越的鸿沟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头牛从流水线的一端进入,那边就会生产出皮鞋、皮带、皮衣、牛肉火腿等;将这些产品从流水线的另一段输入,会不会走出一头牛呢?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理论上应当是可行的,关键是你需要掌握生命的合成技术及生命产生的条件和参数。

  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详细的生产计划就相当于从流水线中走出来的这头牛,只要将大量完整的数据信息,以及管理人员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信息都系统地输入到ERP系统当中,就能够达到人和系统合二为一的至高境界,从而产生详细到可以直接实施的生产计划。

  当然,这是ERP应用的最佳境界。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总是希望自动得到尽可能详细的作业计划,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基础管理工作。ERP在这方面遇到的所谓真正的技术瓶颈,这个瓶颈不在系统,而在企业本身,企业需要向系统输入大量的管理信息,包括把人脑的经验量化,来作为运行的基础,企业还要保证当条件、环境变化时,数据维护的及时和准确。就我们目前所见,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最终导致了企业在自认为最需要的详细作业计划方面反而最薄弱、最无所作为,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不去查找自身原因,经常把罪过推到ERP身上。

  如想证明一下这个道理,去考察一下上了ERP的企业,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该企业无论ERP软件搞得如何如火如荼,似乎生产调度人员都漠不关心。车间里或者生产线上的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原始的那种管理方式——大多数时候凭借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以EXCE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进行自我感觉良好的工作。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他们因为怕麻烦或其它什么原因压根就没有去使用这个系统,更不用说应用ERP的报表和数据进行所谓的决策了。他们所做的,仍然是在拍脑袋,进行随意的生产组织和协调。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的核心运转过程发生了断阶,从这个断阶发散开来,就衍生出了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成为企业向ERP发难的炮弹。试想,企业生产调度尽管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等比较熟悉,在进行生产安排时却不走ERP系统,而在进行体外循环,这就必然造成了所谓的ERP系统运行技术瓶颈,这个瓶颈对ERP本身来说的的确确是无辜的,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得出的数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吻合,更不能以一套系统的数据去衡量另一系统的数据是否准确。只有将那些全面的基础数据输入后,ERP系统才能将控制的触觉伸向更深的层次。在工作中不去培育ERP系统运行的数据环境,而一味地指责系统出现错误,或系统功能存在问题,都是错误的。因此,详细的生产计划并不是ERP系统的瓶颈,而是ERP系统的运行数据出现了瓶颈。

  难道用户追求的所谓详细的生产计划,真正是ERP系统不可逾越的鸿沟吗?答案是否定的。一般说,生产作业计划越详细,它给出的信息越丰富、越有价值,相应计算起来也就越困难,ERP系统需要占有的资源也就越多,数据量越大,对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生产作业计划越粗略,越接近主生产计划,信息越少、价值就越低,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低。

  至此,也许有人会提出建立生产模型,让软件接受企业的详细生产过程,这项工作很麻烦,但也并非是无法完成的。一个ERP生产调度系统,如果很顺利输入了某企业的全部生产细节,并计算出了一套生产作业计划,打印成一份给所有生产资源安排工作的作业计划。再假设由一个有经验的生产组织者来评测这个ERP计划系统是不是可用的,他通过逐一检查每个工序的时间安排,看它们之间的次序和逻辑关系是不是符合企业生产工艺的逻辑关系要求;其次,他会观察这个计划中对每个资源的安排是不是合理,有没有类似于一个时间同时做两种工作这样的冲突情况发生;最后他要看在计划时间内物料能不能供应得上。当断定这些都没有问题了,他必须承认:这个计划已经是一个“可行”的计划了,也就是说,照此计划一定可以完成生产任务。

[1] [2] 下一页

Tags:ERP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