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ERP >> 正文

详细生产计划是否成ERP不可逾越的鸿沟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但是,即使ERP系统工作做得如此细致,还往往是招致更大的麻烦。有经验的生产组织者根据自己习惯的做法,也手工制定了一个作业计划,确实在实际过程中也是执行过了,最后他把这两个计划一对比,发现问题了。手工的计划可以8个小时完成全部工作,而计算机的计划需要9个小时。或者手工计划可以在8:00完成而计算机的计划要在9:00点完成。这是什么原因呢?存在这样的情况,叫人困惑。

  其实,从本质上看,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计算机和人并不占有相同的资源,计算机对某几个工序的顺序安排虽然可行但是不合理,而生产组织者根据长期经验早已清楚此时安排工序应该哪个先、哪个后,哪些工步并行比较好,哪个操作者比较熟练,哪个周转器具可以减少周转时间等等,他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办法,从中找出人、机、料、法、环、测的最佳组合。结果可以得到更短时间完成的计划。这是一种优化安排,而计算机搜索完所有的数据库也找不到这种安排方法,所以计算机给出的是一个“可行”的,但是“不好”的计划。理想中计算机应自动计算出一个比手工计划更好、更优化的排产方案结果,指导人如何工作,这样的软件才能体现出‘企业资源计划’的威力。否则,不能满足最优化排程的ERP在企业生产中还是无法代替手工。

  而另一方面,生产排程变数太多,人的能动性又起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身体状态、不同的思想环境下人的工作效率也是不一样的。生产组织也非常细致和艰苦,你要告诉操作者如何做、做多少、然后转移到什么地方,下道工序如何接头等等,如果漏掉了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把时间白白地浪费掉。在以上案例中,生产组织者不仅仅占有了经验,他还占有了与工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对生产力的提高是大有余地的。特别在人的主动性占主导地位时,在允许超产或欠产时,生产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有弹性的,也确实是不好把握的。所以当人们不可能及时维护好计算机系统的参数,把所谓定性的数据转化成定量的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时,计算机系统也就不可能动态地进行详细的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调度和详细生产计划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提升,这才是ERP系统能够有一个准确严谨的详细生产计划的关键所在。

  一个企业的生产调度人员,首先是要对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熟记于心,也就是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进行生产的,包括其中每个细节,这是当一个生产调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样的,ERP要想干同样的事情也必须达到同样的前提条件:清楚了解企业究竟是怎样进行生产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差!否则,就没有可比性。ERP系统需要的基础数据除了物料,还有工序、资源、时间、逻辑关系、技术参数、成本等等错综复杂的生产信息,只有在这些信息都足够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ERP能量究竟如何释放,在这时似乎找到了答案。详细的生产计划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若刻意地花费很大的精力是否有必要值得考虑,不要在追求详细的生产计划这个问题上误入歧途。有的企业采取定人、定机、定班产,这在生产任务确定的情况下当然是很好的办法,但许多事物是发生变化的,计划只有在实际执行中完善才是最好的办法。倘若以详细的、不变的计划来指导生产,不仅会约束了人的手脚,而且这个计划最终也是完不成的,一个完不成的计划很难叫人们相信是一个准确合理的计划。

  日本人为追求准时生产,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其他环节也都跟着停下来,这种有点极端的方式,似乎在为计划而计划,而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力所能及的方法编制出一个可行性计划才是最好的选择,ERP的能量也才能够得到充分释放。

上一页  [1] [2] 

Tags:ERP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