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立足省内,扩展省外的思路,合理搭配产地结构。省内原料基地和定点采购主要考虑以中上等烟为主,下等烟为辅;省外原料基地和定点采购主要考虑以中部和上部上等烟为主,中部和上部中上等烟为辅。与省内外烟叶产区签订《工商交接质量协议》,细化采购流程。目前,红塔集团共建立29个烟叶质量好、供应稳定的原料基地,基地烟叶达到了企业原料采供总量的80%,为品牌扩张与发展提供稳定充足的优质原料。
以营销系统进行市场支持
为适应烟草行业以市级分公司为经营主体的营销模式变革,红塔集团加大终端网络建设工作力度,搭建客户服务和市场推广工作平台,建立快速信息反馈通道,及时调整和创新渠道策略,提升品牌竞争力。
1.深化营销职能。
红塔集团营销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办事处,进行产品的宣传促销、售后服务、信息收集等工作。
2002年4月,在昆明、广州、武汉、西藏设立办事处,建立了电话访销、客户订货、客户服务连线机制。至2002年底,在全国共建立终端零售档案22381个,忠实消费者档案4721人。
2004年9月,红塔集团整合省内玉溪、楚雄、大理营销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营销中心重新将全国市场划分为11个片区,每个片区设有片区终端经理、片区策划经理、片区品牌经理、每省有1名省区经理。同时,营销中心设立了品牌科,主要职责是协助集团品牌战略管理领导小组指定品牌发展规划、制订年度半年度品牌推广计划和促销计划、品牌推广和监控工作、概念产品开发管理。
2.加强终端建设。
终端建设是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分为硬终端和软终端。
硬终端建设。
2002~2004年,在昆明机场、成都机场、深圳机场、上海机场、郑州机场和西安机场建立了6家红塔卷烟专卖店,同时在深圳机场增设两个红塔吸烟室,在全国机场的红塔吸烟室总数达10个。2005年,营销中心按照“将品牌工作落实到市场”的工作方针制定和实施品牌营销计划,系统规范各个品牌形象宣传手册,深入市场开展品牌维护及促销工作,进一步规范品牌管理。先后在南京建立了近万名“玉溪”品牌消费者档案,并进行个性化推广。同时在全国共建立了 3042个终端店门头,423个终端形象柜,终端零售户档案69879份,消费者档案57146份。
软终端建设。
以建立情感纽带和有效传递为主要目标,强化营销人员对重点终端的客情维护和信息沟通,促进终端业主对红塔品牌的重视和推荐。对终端店主实施物质和精神奖励,与终端店主建立起长期的良好互动关系,提高其经营红塔产品的积极性。
例如,“红塔山(新势力)”新品上市推广。在四川、重庆开展“红塔山卷烟感官质量评议”活动,广泛听取烟草公司、零售户和消费者建议。通过举行“红塔山(新势力)”推介会,向消费者传播“红塔山(新势力)”品牌理念、产品特征,增加消费者对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认知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建立健全的消费者资料库,从而实现个性化促销。
同时,红塔集团积极采用软、硬终端相结合予以市场推广,取得较好效果。
2006年3月,按照国家4A生态景区标准进行建设、设计理念贯穿始终的 “关爱自然,关爱健康”的国家级红塔工业园区对外开放,呈现出自然与科技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风貌。开放一年以来,日均接近400的游客可以亲临现场参观红塔集团的现代化大型生产线,还可以进入全智能化的办公大楼参观了解红塔集团发展史、烟草科技、烟草文化,让游客对红塔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烟草商业企业、零售户和卷烟消费者亲临红塔集团,感受红塔文化与氛围,增强对红塔品牌产品的信心。
3.“事件营销”扩大影响。
2003年至2006年底,红塔集团积极利用“事件营销”加大对重点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重大“事件营销”活动,有效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了各主力品牌的市场销售。
4.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5.以工商互动促进品牌培育。
从2005年开始,红塔集团就针对全国各省烟草公司、分公司、县公司领导和客户经理逐级召开了“品牌·市场”恳谈会,介绍集团的品牌发展思路,借机增进与各销区的沟通。积极推进与商业公司的信息对接和资源共享,在重大决策、产品结构调整、产销衔接、品牌整合、品牌营销、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与各级商业公司的磋商,积极互通信息,换位思考,充分听取和尊重商业公司意见,建立行之有效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