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知识管理 >> 体系设计 >> 正文

《大乱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第二部分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美国政府是美国人的政府而不是世界人民的政府。美国政府在独享铸币税的同时,却不肯承担起维护和协调国际货币秩序的责任。

  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交易和财富储藏等功能。但美元首先是美国的货币,当两个角色发生冲突时。美国政府首先考虑的是维护本国的利益。从历史和现实看,美国政府都不可能因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历史上的美元贬值特别集中在两个时期,从1977年到1978年,从1985年到1986年,美元汇率成为美国同其他贸易伙伴特别是欧洲争论的问题,美国财政部因实行对美元价值 “无为” (benign neglect)政策而经常受到指责。

  从1980年到1985年2月美元升值时期的政策——高实际利率、资本流入和美元升值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府借债而无意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当时的里根政府基于自由市场必定产生最好结果的思想,对其他人认为高估或扭曲的东西采取默认的态度,实行 “无为”的政策。

  美元升值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有利于这些国家对美出口,不利因素则是在贸易中提高了以美元锁定(短期)的进口产品价格,如石油的价格。美元贬值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显而易见,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希望美元价值稳定,不喜欢美元升值,也不喜欢贬值。美元作为世界关键货币,它的波动性遭到了指责。这是因为,美元波动在产生贸易壁垒的“棘轮效应”的同时,还导致价格波动向全球蔓延,成为孕育通货膨胀的温床。

  正是美国政府在美元问题上长期奉行的这种无为政策,才促使欧洲各国政府下决心建立一种新型国际货币,以代替美元的角色,最终的结果是欧元的诞生。

  美国经济恶化,金融危机扩散,美元贬值成为一个谁都不能回避的事实。作为一种国际结算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其币值的稳定。不断贬值的美元正在丧失这种功能。如果仍然用美元与石油价格挂钩,无疑就意味着美国金融业造成的巨大损失通过石油的变相涨价让全世界特别是石油输出国为其埋单。石油价格与美元脱钩,对美国来说是一种解脱,对其他国家来说则是隔离了金融危机的瘟神。

  ◆ 从信用膨胀到美元贬值

  其实,威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既不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也不是今天的伊朗。美元地位不稳,源自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源自于正在进行的美元贬值。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国货币贬值是因为该国的货币出现了过剩。可现在的美国,按照统计定义计算的货币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过剩。美国目前一年的全部商品与服务生产总值(GDP)为135万亿美元,而全部流通中的现钞仅057万亿美元,杠杆系数高达20∶1。所以,美国政府认为美国仍存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又不至于导致美元急速贬值的空间。

  近年来美元贬值,其主要根源在于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空前的流动性。从2001年开始,美联储实行历史上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美元钞票没有过剩,不等于货币真得没有过剩。差不多所有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货币的性质,信用膨胀同样也导致货币贬值。近年来美元信用扩张规模要远大于货币扩张。典型的信用膨胀在房地产业,造就了次级贷款到次级债的泡沫,在商品期货市场则造就了石油泡沫。

  石油涨价就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过剩还意味着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正如同样数量的水倒入水盆和瓶子中,水位上升的结果不同一样,美元贬值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一时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领域时,大宗商品是最好的避风港,大宗商品是为数不多的几种投资工具,投入的资金越多,价格就越上涨。

  投资者恐慌中迅速转向原油和其他商品对冲通胀风险,疲软的美元又使石油价格对持有其他币种的投资者充满诱惑,石油商等手头持有大量美元的交易商自然不愿意看着美元资产缩水,纷纷将部分美元兑换成欧元、日元等其他强势货币。遭受巨大抛压的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黄金和其他商品变得更具吸引力,因此,美元越降油价越升,同时也引发其他商品价格的创纪录攀升。

[1] [2] 下一页

Tags:知识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