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我知識管理是什麼?個人認為,這是門既舊又新的科學。因為其實知識管理繼承了自古即有的師道,只是名稱不同並且後有新法而已。且聽我道來:
孔子一生中大都是從事傳道(如果有一個故事,觸發了你或某人一些有意義的想法,這個觸發就是”道”,意指故事背後”抽象”出來的智慧,在易經裏叫”不易”,在禪宗裏叫做”頓悟”,在西方叫abstract) 、授業、解惑(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就是一種因學生憤啟師方被動解惑,而因材施教的態度)。又或者如西方的蘇格拉底產婦婆積極助生法,藉不絕地發問,力圖使談話者知其不知、並歸納所知,屬於産婆術的積極介入教育,則是另一種積極的解惑態度等。此外,蘇氏在辯證中將各種狀況“歸納”出結論,本質上屬於”抽象”理論,而孔子則反其道利用已有的理論,運用於實踐,所以強調因材施教及舉一反三。例如仲弓、司馬牛、樊遲、顔淵同樣問“仁”的含義,而孔子對不同弟子作不同解答(《論語•顔淵》),從而引申出許多“仁”的解釋。
以上都算是流傳已久的知識管理。但到了現代,又有三種新的知識管理技術融合在裡面,分別如下:
一、一般管理學的知識,基本上是以科學的態度,有目的性的組織學習和知識管理;
二、資訊技術的知識,資訊技術可以統一眾多分散的知識平台。以前的知識分享因為以人或書為載體,所以在分享和擴散受到很大的限制。簡單的說,少了一個統一空間和少了一個網路空間,如果想實施知識管理卻沒有資訊平臺,相當沒有腳用手參加百米賽跑的競實者;
三、資訊資源管理的知識,知識管理者相當於組織內外部知識的媒介,一個好的知識媒介除了能解構組織知識外,還必須擅長補捉外部知識來源和其組織系統。
所以說,知識管理是門既舊又新的科學。當管理創新時,若能善用以上的兩種大師啟示和現代知識管理,就會有相當大的效果。歸納以上,可以獲得三個啟示:
在第一種啟示是,選擇團隊成員(包括虛擬成員)時儘量選擇憤起型的人才,而運用成員時就要有”產婦婆”的辨證精神來強化成員知識,那麼這種憤起特質成員就較能夠舉一反三的創新產品。
第二種啟示是,要做好創新的知識管理必須掌握新舊的知識管理,舉例如果想要掌握產品研發的技術創新時,第一件事就是先要解構組織知識(先了解目的知識的重要結構:例如創新產品需要什麼識知識,可能需要如幾何造型知識、機械和機構知識、製程技術知識、自動化知識、以及上述知識的電腦實踐知識,如cad電腦輔助設計、cae電腦設計模擬、capp電腦輔助制程)。再來就是形成一個統一知識和知訊的平台(即所pdm產品發展管理平台)。然後在這個平台實踐管理,以及群體學習,壓縮創新週期,運用到各種創新上,形成優勢。如此,再加上各種不同產品的特質考量時,就變成各種不同產業的產品創新平台。看看世界一流的汽車、化工、機械、電機…等各種製造業的龍頭老大,基乎都是這種類型。
第三種啟示是,以上經過歸納的知識結構,有序的累積相關資訊轉化為經營的知識結構和內容的過程,其實就是蘇格拉底強調的歸納知識,而後面考量不同產品特質,在創新平台實踐創新,就是孔子強調的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