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品牌? 揭秘世界级品牌的成长规律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品牌是有精神和理想的。这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

  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品牌?我用“四了”来概括:中国市场太大了,一锤子买卖就能赚个没完,谁还去费劲创立品牌;中国消费者太有爱心了,父爱主义泛滥,让中国企业长不大;中国商业环境太宽厚了,假冒伪劣坑人害人受到的惩罚很小,还有一大堆保护你的体制和人物,没有惩罚,人类懒惰的本性就削弱了品牌;中国企业家太弱了,弱者思维统摄了中国企业家。

  我确信,一个懂得尊重品牌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品牌。一个拥有伟大品牌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品牌论坛上,一些专家、企业家提出了一些很煽情的口号,反复强调“民族品牌”、“保护民族品牌”,我就有点紧张。

  为什么紧张呢?因为所有世界级品牌传达的不是民族自豪感。我们国家的很多品牌注入了过多的国家使命和民族情感。世界级的品牌,从来不把国家战略包含在自己的内涵中。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没有人为你的民族自豪感埋单。美国人、西班牙人、摩洛哥人不会为你的民族情感埋单。人们只为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埋单。

  世界级品牌的理想很朴实

  沃尔玛从街头拐角的一家杂货铺,发展成为今天傲视全球的商业帝国。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总结沃尔玛为什么成功时,说出的话让我们今天听起来有点大跌眼镜。山姆说,亏得我们起步时没有钱,只能在街的拐角开一家小杂货铺。如果我们钱多,可能就去干别的了。在自己住的街角开一家小铺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一直抓住邻居厨房里最需要的东西:最便宜的家计生活用品。“最便宜的折扣店”,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原则,却是沃尔玛帝国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惟一的自尊。这里面也反映了沃尔玛这个世界级品牌的内涵。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世界级品牌的关键。

  《大国崛起》 记载了荷兰一个品牌的诞生,很有意义。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难道是荷兰的国家战略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定乾坤?不是。改变大局的是一把小刀。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看来,把握先机的技术力量,不是出自国家战略和军事力量,而是出自一种对原生生活品质和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初看上去不是那么惊天动地,却有着再强大的国家军队也无法实现的东西。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这把小刀与沃尔玛说出了世界级品牌的内涵。这里没有国家战略插手其间,而所有的只是改变日常生活品质的小窍门。人类生活所面临的衣食住行琐细事务,是商业的天地。越是具体切入当地生活中去,越是能够创造出世界级的品牌。

  世界级品牌的理想很朴实。传达的是一种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力量与自信。树立世界级品牌的理想,就是要树立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理想。树立这种理想,并不是说要站在月球上看中国,而是需要深潜到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出改变生活品质的绝活。改变了生活品质,也就改变了生活方式。这样,世界级品牌的理想就得到了实现。世界级的品牌并不是说你非要站得多高,而是像沃尔玛那样,从邻里关系中提炼出“最便宜的折扣店”这个最强大的武器,像荷兰渔村的渔民那样,从一把小刀中捕捉傲视欧洲渔业的契机。

  中国人习惯了品牌的轰轰烈烈,习惯了制定完美的品牌的宏大战略。而宏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实际上只是品牌推广的一些技术。有些可能包含了如何整垮对手的秘密武器。品牌常常被等同于口号的提炼和通路的设计。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形成了中国商人的品牌经验:投多大资,做多大媒体,做多大品牌。于是,各种各样的品牌论坛应运而生。那上面漂浮着各种各样时新的观念,与会者现场或许会感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可是回到公司一看,什么也用不上。而且听来的这一点点新词,可能媒体上也到处都是。

  其实,品牌建设跟轰轰烈烈恰恰相反,品牌建设是不见阳光的地下工作。企业家本质上就是工作在地下的人,一个挖掘开采和探索地下世界的人,他谨慎、不动声色、不可思议、不为人知和不可动摇地向前推进,几乎看不到什么苦恼的迹象。而当地下的工作人一旦走上地面,要么就是已经成功,要么就是个四处招摇的骗子。

  品牌背后的企业家精神

  深圳的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1995年深圳梅观高速建成通车,华为和富士康在高速路的两侧,当时有个协议,高速路给这两个公司开两个出口,由这两个公司把开出口的钱在建成通车后拨给梅观高速公司。华为很痛快,1995年按时拨付。而富士康到现在还没有给。这位朋友的问题是,同样是大公司,两样做法是行业问题还是老板的个性问题?

  实干家看到的问题就是不同。既抓住了现实,又没丢了精神。

  交税这个行为的背后,反映了贴牌生产与自主品牌两重天的一个冷峻现实。富士康属于世界500强,而华为不是;富士康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所纳税额为1000、2000万元;华为去年营业收入为528亿元,而所纳税额为40、50亿元;富士康收入大于华为2倍,而纳税仅为华为的400~500分之一。华为的纳税额接近营业收入的10%,而富士康却是营业收入的万分之一。华为的最低工资,是富士康平均工资的10倍。华为人能够享受公司增长的红利,而富士康人一周工作80个小时才只能拿到当地的最低工资。

[1] [2] [3] 下一页

Tags: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