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营销案例 >> 正文

为何有些外企看不懂的中国市场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迟到者的代价

  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消费观念的日趋开放、消费层级差异日趋模糊,对于中国市场的新进入者而言,往往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因此,最终赢得市场的将是那些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包装的品牌,其次是原创研发源自其他国家但是接近中国消费者需求、有选择性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不少跨国公司意识到,如果专门在中国设立研发实验室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或者其全球研发成果兼顾中国市场,为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特制实用性产品正恰逢其时。“有容乃悦”的宝马加长版精心设计了后座,这个以“驾驶乐趣”著称的超级品牌为了取悦中国顾客而殚精竭虑,它的卖点史无前例地在发动机之外加上了大空间。中国新富人群追求奢华的现象并不鲜见,然而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往往拒绝混迹于中间阶层,他们在低端市场获取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同时也不会放弃追求奢华,或许摩托罗拉V3在中国的胜利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消费者追求时尚,乐于跟风,但又对难以接受的高价坚决说不。欧睿国际的行业分析师格温·约瑟夫(Gwen Joseph)说:“中国显然是所有品牌或公司目前都极为渴求的市场。事实上,中国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幸存地。”

  中国消费者正日益转向优质产品和高级品牌,其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同样难以捉摸。据智威汤逊(JWT)广告公司驻中国负责人汤姆•多克托罗夫(Tom Doctoroff)表示,中国消费者将为公开场合使用的品牌商品而不是家居用品支付高价,“这与投射身份地位有关”。事实上,中国正成为雅诗兰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其旗下的品牌产品价格昂贵,但每年的销售额几乎翻倍增长。在辉煌的背后,人们往往忘记了一个事实:它已经进入中国达15年之久,用了将近10年时间了解市场并在内地开设办事处。比起宝洁和欧莱雅等竞争对手,雅诗兰黛面临这样的尴尬:过分专注于高端市场,而对手则通过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的大众品牌和中高端商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由于拥有更加广泛的销售渠道,通过广告运动,它们很容易拉动销量。而雅诗兰黛可能不得不面临重新定位的艰难选择,重新梳理并设法进入大众市场。但现在渠道的成本日趋高昂,如果尽快实施新的战略布局,雅诗兰黛似乎可以挽回更多的时间。欧莱雅、强生、宝洁通过对本土品牌的并购,来获得更大的战略迂回空间,不仅仅是获取渠道和品牌,还有本土化的经验和人才。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放下刀叉拿起筷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吃西餐的方法吃中餐换来的结果往往是消化不良。

  在奶业市场,有着相似命运的失败者清单可能更长:卡夫为三元收购、达能被光明托管、雀巢弃婚于云南蝶泉。命运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是惊人的相似。帕玛拉特中国区CEO曾经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迭,而高层经理几乎每年都要被血洗一次,当蒙牛、伊 利每年以数亿元的资源塑造品牌的时候,帕玛拉特的广告预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快速消费品依靠广告拉动成为铁律的中国市场上,人们很难看到帕玛拉特的广告,于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加上高昂的售价让消费者很难为之买单。滞销之后,帕玛拉特只能通过捆绑促销,而消费者看到帕玛拉特雪崩似的降价并不买账,反过来又损伤了品牌,最终不得不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诱发在华外企“人事地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国外总部对财务报表和账面收益不满意,以控制成本为借口裁员,管理层过多地把变革希望寄托在脱胎换骨上。“这有点像种水稻,刚抽穗就要把它割下来。”前帕玛拉特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向记者坦言,摧枯拉朽似的人事更迭带来的是对其在华战略的怀疑,也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损伤,结果是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和利润的快速下滑,帕玛拉特由此急转直下,在中国市场上从跨国奶业巨头沦为彻底的本土化迷局的失败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营销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