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营销案例 >> 正文

为何有些外企看不懂的中国市场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流动的人才阀门

  麦肯锡针对中国消费者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历“威尼斯商人”式洗礼的西方品牌有更多的先发优势,但是未必就一定能够延续和发挥这些优势。55%的受访者认为,在购买消费类电子产品时,他们倾向于选择著名品牌的产品,这一偏好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别的商品。对于太多的外来者而言,如何玩转中国市场的魔方,多数外来者仍然处于“试水”阶段。像一个磁场产生出强大吸力的同时,中国市场也对外来者也产生强烈的排斥力。这种排斥力来自于竞争,王传福依靠成本优势,成功地打破了日系企业对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的垄断,联想、海尔、格兰仕依靠规模、价格、服务、营销和速度来抗击竞争对手,而且愿意付出更多的现金、期权和股权留住核心员工。

  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20年后,笼罩在它们头上的光环似乎黯淡了很多,中国依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为如何招募到高素质的员工而苦恼,企业文化差异,猎头的神出鬼没,以及高层职位晋升方面的天花板,让很多员工在工作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后选择了离开,招聘和留住他们越来越难了,人才流动的阀门就此被打开。

  越来越多的在华外企发现,获取优秀人才是横亘在它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对于很多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来说,将员工流失率降低到30%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全球著名的猎头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外企中优秀的中国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工作15个月后就会选择离开公司,寻求更好的发展。对人才的焦虑感始终困扰着跨国公司的CEO们,他们发现即使提高工资也难以留住人才,不少人选择创业单飞,在私募资金和风险投资风头正劲的时候,有才华和想法的人很容易得到他们需要的创业资金,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下个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受益者。

  跨国公司在扩大业务时都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提高工资的压力。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自去年以来,中国54%的企业(大多为跨国公司)离职率有所上升,25岁至35岁员工的黄金任职期,已经由3年前的平均3~5年,降至2006年的1~2年,外企为员工流失所付出的成本占到员工年薪的25%至50%,而其所付出的隐形成本可能超过资深员工年薪的两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力求做到本土化经营、全球化视野,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们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事实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跨国公司,毕竟是少数。

上一页  [1] [2] [3] 

Tags:营销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