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伴随着“点子大王”何阳的风生水起,西安策划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进入战国时代
现在,西安策划业经过15年的快速成长进入了 “战国时代”。尤其是2005年两家本土杠杆策划企业——顶尖与左右的“月饼官司”再次暴露了西安策划业的短板,这个事件迅速升温,飞速膨胀,直至引起当地策划业的口水战,成为西安策划业年鉴上“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尽管现在西安注册的策划企业已经远远超过1000个,但仍有为数不少的策划后起之秀涉足这一行业,角逐 “战国时代”的烽火硝烟。
此般无序竞争,策划人才的鱼龙混杂,使霸主地位的品牌市场领导者始终没有形成。为了宣传自己,西安各大策划公司的宣传广告竟相出现在中国营销先锋杂志《销售与市场》、《商界》的版面上。而没有实力的草台班子,则在暗流涌动的市场竞争中,纷纷运用自己的“夺霸宝典”,竟相压价,迎合实力薄弱的小型企业的需求,甚至混水摸鱼,以次充好,试图在群雄并起的战火中渔翁取利。
这种现状客观上导致了西安策划业菁芜并存,在某种程度上又制约了西安策划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大多数从业者除了立业观念上的参差不齐外,从操作模式上说,西按策划业更是隐患重重。
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准精英人才奇缺
一个策划企业的人才结构应该呈两头尖,中间大的陀螺型。第一层次,为精英层,是市场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较强的经理人才,他们往往活跃在策划的第一层面,并具有强大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因此,这部分人往往在策划企业中担任CEO或领导者的位置。
第二个层次是准精英人才,同样具有高素质、高经验、高技能。他们天生就具有对策划业的热爱和执著,是策划业的基本盘,,随时都准备向策划精英层迈进而这种动力,催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绝佳创意。这部分人是策划业的基本盘,他的优劣、多寡决定了策划企业的策划实力、市场竞争力。
第三部分,是后备军,他们是一些有想法但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他们一方面有足够的热情,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如果环境合适他们会在漫长的市场洗礼中磨砺成一个真正的策划人。这个后备力量,其数量应该在策划人的1/3之内。
目前,西安策划业面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准精英专家型人才的紧缺。
看看西安策划业的现实,不觉让人心生悲哀,所谓策划人的基本盘不是精英,不是准精英, 80%以上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年轻学子,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策划案是漏洞百出,处处散发着学生气、书卷气,抄袭气、模仿气。而具有实战经验20%左右的左右,却又忙于管理和扩大业务,无暇顾及策划本身的建树与发展。
同时许多准精英们却因为无法满足成长的需要,无法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事业一旦有成就忙于更弦易辙,自立门户,去完成由打工者到经理人的精彩一跳。经常听到一些策划企业的管理者抱怨,好的策划人难找,毫不奇怪,大家都想着去当老板了,哪还有心继续打工,这也许不仅仅是西安策划业的现实!
脱离市场一线
西安策划业的另一不足,表现在脱离市场一线的服务,这一方面源于压在案头的一个又一个的策划协议,让他们无暇到市场上去,更没有耐心在市场上去浪费更多的时间。
另一个方面,利益的驱使,一部分策划企业采用压缩式用;再则就是大量雇佣非精英策划人,并尽量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以期换来更大的产出。
这种远离市场的用工模式,使得一些原本就没有丰富市场经验的策划从业人员不能从更为宽广的渠道获得有价值的营销新思路,导致他们职业期大大缩短,他们谋得职业技能提升的唯一方式是穿梭于各策划企业之间,这直接导致了同类企业之间的近亲繁殖,表现手法雷同,观念相似。
与此同时,受雇与策划企业的准精英们,因为缺少足够的技能提升和培养机制,使得他们在某一企业工作若干年后,其策划水平也会显著平庸,缺乏创新,导致了策划水平的整体性倒退,在这种背景下,言过其实、肉麻轻浮的吹捧为已经呈现病态的西安策划业更是增添了一分恶俗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