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近年来确实带动了全球经济的飞快发展。但作为反映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资本市场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却出现了典型的泡沫破灭迹象,资本市场财富严重缩水。笔者试图从产业调整角度阐述影响资本市场的最基本因素——经济基本面正在发生的变化,旨在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轨迹,捕捉证券市场调整的脉络。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轨迹
影响本轮经济周期调整的外因
是以美国为主的经济状况的恶化导致我国外需疲软,而国内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最终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各产业之间的供求状况变化是相互作用的。
1、出口增速回落考验 “出口依赖型”的中国经济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注重重化工业的投入和吸引外资,一度扭曲了人工、土地、资金、资源、能源等价格,但是市场经济规律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必然要带来传统产业转型。
国家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宏观与产业政策调控加速了传统产业转型进程,主要表现在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有限浮动汇率制度、2008年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市场化改革土地交易方式、提高货币利率、渐进式的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税费以及减少或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加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措施,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在出口贸易增速明显放缓情况下,传统粗放式经济面临产业转型。
2、基础原材料产业面临紧缩政策和下游需求放缓的双重压力
目前房地产行业步入周期性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直接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的增速明显下降,而治理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成为银行信贷规模收缩的另一个根本目的。此外,电力行业先行调整导致有色金属等行业先于其它基础原材料产业调整、钢铁行业进入调整也不可避免、高企的石油价格对煤炭、化工、汽车等产业影响很大、水泥建材受房地产行业景气预期影响产量出现同比回落、
3、PPI指数暴涨压缩制造业利润空间
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达到10%,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更是同比接近12%。而对生产价格指数影响较大的采掘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原料工业价格指数也超过同期生产价格指数,这些数据显示制造业正面临成本快速上涨的巨大压力。加工价格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说明制造业无法顺利转移成本快速上涨压力,制造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