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加快我国人力资本积累
在资本存量增加时,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是阻碍比较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同时也表明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罗默提出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技术变革被内生化,知识积累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取代物的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原动力。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不仅自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能通过其外部效应使物质资本及其他因素也产生递增效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按照迈克·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一国长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高级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入世之后,外商投资领域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中高素质的劳动者会获益,而低素质的劳动者的利益将受损。我国入世后的事实也表明,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有所下降。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既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使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可增强劳动者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如果没有相应素质人力资本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必将受到约束。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负的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造成投资不足。因此,要加快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就必须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这样就可以弥补投资不足,消除市场调节造成的种种缺陷,从而保证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机会均等”。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厉以宁经济论文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2 刘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论[M].上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3 熊贤良.比较优势与大国的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5(4)
4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6)
5 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5)
6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