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分工协作 >> 正文

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我们准备好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泛长三角”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今年频频出现非同寻常。

  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这是中央领导首次明确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在随后的两会上,“泛长三角”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泛长三角”也被第一次正式写入文件中。

  显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问题,正引起从专家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并开始从理论探讨向宏观政策和实践操作层面推进。

  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无疑为处于厚积薄发、加速崛起阶段的安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机遇总是与挑战相伴而生的。尽管我省与长三角历史渊源深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大关联性,在发展资源上有很大互补性,但如果我们准备不足,内功不强,照样会错失发展良机。

  产业梯度转移并不是空间上向四周自然传播。对于长三角外围城市来说,都希望能承接来自长三角的产业转移。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也会进一步加强。产业梯度转移之所以与早几年我们预期的情形相差甚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与产业对接相呼应的体制机制、观念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我们所具有的种种优势还没有放射出足够的“光芒”。

  产业转移也并不是总能带来福音。一些地方引资心切,“拣到篮里都是菜”,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转移,使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产业分工还可能加大发展差距。在新一轮区域分工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核心竞争力,你就是合作了,也只能是“小工”。由于长三角地区的强大集聚力,我们的优质生产要素容易被“吸”去,而“流”出来的多是过分依赖资源和劳动的产业。省统计局近期对6个开发区和3个县(市)外省企业投资情况的调查显示,外省企业在安徽的投资项目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居多,其中高耗能行业占13%左右,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受自然资源的约束,不仅影响某一部门的经济活动,也间接地对与该部门相关的其他部门产生连锁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长三角时代走向泛长三角时代,还有一系列命题等待我们运用创新思维去破解。这似乎是一场考试,在正式答卷之前,我们必须自问:准备好了吗?

Tags:分工协作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