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随着广东产业门坎的提高,人才成本随之升高,粤港院企联手合作促进人才本地化,令港企降成本。
香港服装学院院长周世康表示,学院与包括港企在内的300多家企业合作,其中港资企业占两成多。目前,在珠三角以至内地开设了十多个分院,已培养服装人才近4万人,成为香港等品牌企业主管的学生不乏其人。
“香港服装师傅人工贵,请内地师傅可降低企业成本。近20年来,招收包括香港服装学院学生等内地人才,有些学生已成为企业技术主管,可降低企业成本。”港商的深圳花田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起棠说。
早在1985年,刘起棠从香港转到深圳开办服装企业,成为最早在深圳开办服装公司的港商。他说,当时不少港人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从香港北迁到毗邻的深圳创业,使在深圳边界河边的加工企业近千家,20多年来,专门经营国际品牌加工,成为深圳颇有规模作坊工厂,这有赖质量生存,而人才至关重要。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深圳花田时装(香港)有限公司开始与香港服装学院实行院企合作,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周世康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产业分工大潮,香港大批服装制衣厂内迁,毗邻香港的深圳成了香港服装的生产基地,以外贸易加工“三来一补”为主。当时,由于内地服装人才紧缺,不少港资企业加工企业的高管及高层技术管理人员都是从香港派来,成本比较高。
一个地区的产业要发展,首先要教育先行,人才最为重要。周世康表示,九十年代初,看到港资企业人才紧缺,市场发展空间大,服装学院引入到深圳办学,并引进香港教学模式。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内地已开设十多个分院,让人才本地化,降低包括港企在内的企业成本。
周世康说,学院注重实操,2/3课时用于实习,旨在于培养实用型人才,颇受企业欢迎。不少企业到学院提早订人,更有企业高薪挖学生。目前,不少学生已在大中企业成为主要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