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既是新时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环渤海湾地区乃至中国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进程;而且有利于加快环渤海湾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沿海地区全方位开放整体格局的形成;还
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创造条件。对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其一,环渤海湾地区主要由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个区域组成。这三个区域的经济独立性较强,各自拥有自己的经济中心和港口。从实际条件出发,当前应着重搞好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个次级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搞好城市间产业分工,优化空间结构,使之逐步形成为各具特色、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三大经济圈。同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京津塘、济青烟、沈大三大制造业带的建设,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带。要加强三大经济圈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尤其是交通运输联系,以为今后形成更大范围的环渤海经济圈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三大经济圈中,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人口、产业的有效集聚和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在京津冀经济圈,要处理好京津的关系,充分发挥京津双城中心的作用;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经济圈,要改变过去那种用行政眼光发展经济的办法,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大城市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
其二,目前,在中国南部地区,以香港、深圳和广州港为主体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从长远发展看,除香港和上海外,中国北方地区同样需要一个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战略,应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按照规划,中国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由青岛、天津、大连3个港城组成的集合体。但目前三港的发展目标定位基本一致,即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一千万标箱左右,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港纷纷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大规模的港口扩张。目前,天津、青岛和大连港各有所长,实力大体相当。在近期内,三港之间的竞争还难以分出胜负。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鼓励三港在合理有序竞争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和协作,同时携手潜力巨大、正在崛起的曹妃甸港,共同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此,要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加强相关港口之间的协作。鼓励各港建立战略联盟和港口之间的协调机制,并采用市场化手段,相互参股、相互投资。同时还要搞好京唐港、黄骅港与天津港的合作分工问题。
其三,天津、青岛和大连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目前,这些城市均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而且这三区往往与港口集中在一起。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从国际经验看,整合各种资源,实行港区一体化,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区将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