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LG电子(中国)将在总部和全国各地分公司大量裁减5-9年的老员工。LG大中华区总裁禹南均表示,在2006年进行的“架构调整”过程中,裁减了超过10%的员工。
相类似地,甲骨文(Oracle)、沃尔玛为了摆脱困境,近期也宣布裁员以节省人力成本。而在这痛苦的裁员,是跨国公司在华盲目扩张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过速遭遇机构臃肿
为了抓住市场机会,扩张在华业务,众多跨国公司纷纷提升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以整合资源,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关键业务的全球总部迁至中国:2003年底,沃尔玛(Wal-Mart)决定将其设在香港的亚太总部及全球采购中心迁至深圳;2005年8月,英特尔(Intel)将其渠道平台事业部(Channel Platforms Group)的全球总部移至上海。
一些跨国公司建立中国总部,便于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2005年11月,LG集团在北京建成双子座大厦,成为LG控股、LG Philips LCD、LG Micron、LG化学、LG日用化学、LG CNS和LG商社等LG公司在华机构的总部;从2007年1月1日,英特尔中国脱离亚太区,作为独立地区进行销售和市场运作,与美国、欧洲、中东部非洲、亚太区并列,直属美国总部管辖。
同时,跨国公司还不断在中国增设研发机构,或在中国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比如2007年4月,Google在北京设立中国研发总部,为中国及世界市场设计产品。
但是目前,一些在华跨国公司普遍出现成本上升和机构臃肿等情况,被迫裁员或组织调整。2006年9月,英特尔撤销上海的渠道平台事业部全球总部,将其整合到英特尔销售与市场事业部(Sales and Marketing Group); 2007年6月,甲骨文(Oracle)中国在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地的研发中心裁员。据分析,裁员与研发中心多年没有成果有关,也可能缘自公司中国战略调整。
同样,2007年6月以来,沃尔玛中国区新总裁陈耀昌宣布裁员近1000人,以节省人力成本。沃尔玛进入中国11年,还处于局部盈利、整体亏损的局面,并存在机构臃肿的现象。2007年7月,LG电子(中国)将在总部和全国各地分公司大量裁减5-9年的老员工,成都分公司的裁员规模甚至达到20%,以缓解经营压力。自1993年LG正式进入中国,总投入已超过20亿美元,仍暂时未能解决“战略性亏损”。
跨国公司把握中国市场机会的准则
随着中国地位不断提升,跨国公司本着争相迅速扩张以获得先进者优势的原则,结果导致组织结构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效率受到扩张状态和战略规划准备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扩张状态指的是扩张效率主观上受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迫切程度的驱使,包括缓慢试探性扩张和快速全力以赴扩张两种形式,体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扩张的速度和投入多寡。缓慢试探性扩张,即先小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如先建立代表处或合资公司,再逐步扩大投资;快速全力以赴扩张,即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如建立地区总部或重要的事业部门。
战略准备状态,指的是跨国公司扩张效率客观上受到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和全球策略的影响,体现了跨国公司在战略上对在中国市场扩张的准备是否成熟。不成熟指对中国市场不了解,或总部对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总体策略没有全盘的计划;成熟指了解中国市场,并且总部对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总体策略做出了详细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