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设计 >> 正文

有计划才能应对变化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事后我们一起沟通交流过几次,刘某也认真反思得出结论,如果当时能全盘考虑,在项目初期制定开发计划,界定工作范围,分解所有工作任务,就不会到最后时刻出现任务遗漏的现象;由于开发任何一个软件项目,都不可能一次完全到位,如果当时在计划中制定项目阶段目标,按阶段控制项目偏差,严格有序的执行项目计划,在每个阶段充分的分析偏差,及时纠正,就不会出现直到最后才发现没有时间修改大量程序Bug的问题,从而产生延误工期的现象;如果当初计划中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划分清晰,就不会出现忙忙碌碌、乱作一团却无法实现项目目标的现象。总之如果项目初期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计划,肯定不会到最后一刻才暴露出隐藏在平静下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无力回天。

  后来经过调整,综合分析后续剩余工作,刘某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执行,最后终于保证项目在后延许可的时限内良好的完成。由此可见有一个清晰可行的项目计划对项目的顺利执行,影响相当重大。

  针对认为心里有数或者认为作计划没用的这两种认识,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说心里有数的通常最多是潜意识中有一个很概要的总体项目目标,通常情况下是只认准了项目最终结果,我们权且认为这就是一个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总共包含一个阶段。

  这样的计划肯定不好,因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直到最后一秒前都没有时间、偏差概念,没有意识到存在什么问题,突然在工期结束时被询问结果,才意识到实际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时间已到,即使想纠正这种偏差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项目的一次性特征无情的证明项目以失败而告终。本文中的案例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认为作计划没用,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没有去使用计划就断定计划没用,显然不具备说服力,也可能有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说有并且按部就班的去做总比没有计划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强。

  在软件开发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该是一个协调和沟通的枢纽,与项目干系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应该使项目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项目计划的重要性,因为有些技术人员往往忽略计划的地位,项目经理有义务在此阶段调动相关人员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

上一页  [1] [2] [3] [4] 

Tags:计划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