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和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是中小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如何调整设计组织结构以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又是所有中小银行必须解决的迫切的现实问题。目前,部分银行借鉴国外银行的模式,在优化组织结构上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组织结构设计和优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国银行的组织优化过程刚刚开始。本文只所以选择中小银行作为探讨的对象,是因为相对于国有大行,中小银行由于其灵活性,虽然容易在组织结构优化和设计上取得较快进展,但因此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组织结构,对其发展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谈些尚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对我国中小银行的组织优化有所启示。
一、如何看待国外银行的组织模式
目前,对我国银行来说,要优化组织结构除了国外银行以外没有别的参照系。而国外银行的组织结构是在长时间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适应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变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发展成果,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产物。国外银行组织结构本身体现着在竞争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对经历竞争时间不长而且要继续竞争并希望生存发展下去的我国银行来说,才有学习借鉴的价值。但是在看待国外银行的模式时不能盲目追从,生搬硬套。原因是:第一,组织的变动是外部压力和内部知识积累更新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借鉴国外模式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外部压力,而忽视了组织内部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以及基于此进行的局部的渐进的改良运动,而这是个更为复杂的内容。实际上国外银行的组织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经常是一段时间中的特征,而这个特征就是过去组织运动的结果。我们不能只看到结果,而不深入研究导致这个结果的细致的运动过程及其促使因素。第二,不存在最佳的组织结构。这意味着对每个银行来说其组织结构从来就不是最佳的,所以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战略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还意味着从来就不存在适用于所有银行的最好的组织结构。观察国外银行的组织结构,我们会发现每家银行的组织结构都不尽相同,有的按照地区构建组织结构,有的按照产品/部门来构建,有的采取矩阵式,有的采取混合型等等,但是不论何种模式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市场战略的执行力,高效率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第三,银行组织结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与内部员工和外部环境(主要是客户、监管政策等)相互作用之中。组织和员工及外部环境有个相互适应的问题。国外银行的组织结构是与其员工的行为模式、客户群的特点以及监管环境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是个载体和媒介,借此来梳理和优化以上主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利于实现银行的发展战略。在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时,不能不考虑员工的行为模式、客户群的特点以及国内的监管政策。第四,我国银行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也积累了一些适应我国国情和地方市场特点的好的经验,不能在借鉴外国模式的同时彻底否定自己。
二、我国中小银行在组织结构优化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银行引进的组织结构看,主要是矩阵式管理模式和产品事业部制,而且一般是二者结合。引进行分两类,一种是新成立的银行,直接引进国外银行的模式,一种是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和优化。引进的方式,要么是聘请国外著名的咨询公司,如波士顿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等,要么由战略投资者提供技术支持。不论是哪种银行,哪种方式,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引发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引进的都是跨国性大银行的模式,都存在多少“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是改革方案提供者不很了解中国的情况,往往低估组织优化的复杂性,简单移植国外银行的模式,而国内银行改革心切,难免辨识力受到影响。比如有的银行引进矩阵式组织模式,希图通过职能部门和产品部门的有效结合,克服传统金字塔模式的管理层级多、部门各自为战、信息衰减和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决策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但是,事与愿违,新的模式在运行中非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更加严重。由于业务条线实行分权垂直管理,出现了只管条线,不顾全局的问题。处在市场前端的分支行在发展业务中出现需要跨条线解决的问题时,在总行竟然多次协调不果。而且分行功能定位过于单一,业务条线各自为政,分行开拓市场的合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于是出现了一切围绕流程转,但是流程不是围绕客户转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