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项目管理 >> 采购管理 >> 正文

了结的需要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因此,在同一时刻进行着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研究课题、合作项目、开会或旅行计划等等。有些任务需要的时间短,有些项目则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花在每项任务上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职场工作者都是考验。我自己就常常面临这样的考验。

  想一想我最近同时开展的研究项目,新的、旧的加起来可能有近十个之多。有的是与过去的同事一起做的,有的是与现在的博士生一起做的,有的是与国内的同事一起做的,有的则是我个人单独做的。有的研究课题刚刚开启,正在酝酿主题;有的课题已经收集了数据,需要分析整理;有的课题已经完成了第一稿的写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工;有的已经投递了专业杂志,正在等待回复;有的已经听到了回复,需要进行大幅度修改或者收集更多的数据。

  与此同时,我还同时指导八个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课题,教授三门研究生的课程,担任几个专业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职务,每个星期都得评阅一篇或数篇论文并做出接受与否的决策。更别提我另外的行政事务,比如负责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某些工作等等,想起来真是需要三头六臂才有可能应付过来。

  除了工作之外,家里的事情还有一大堆。身为两个女儿的母亲,每天就是接送她们去学校,以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也得花去许多时间,更何况她们还不断产生新的“非专业”兴趣,以致于从周一到周六没有一点空闲。舞蹈课、钢琴课、小提琴课、中文课,上得不亦乐乎,而且除了上课,还有各种考试啦、演出啦、比赛啦,都是她们自己要求参加的,作为家长只能奉陪。而且,为了丰富她们的人生阅历,我们每年还会带她们去旅行:中国、日本、印度、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的其他城市和地区。每次安排旅行的行程和活动,也得花去不少的时间。

  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回顾这些年来自己是如何应对这些考验的。我不是一个研究战略的学者,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工作事业有一番系统的规划,因此,我能够在面临多项任务时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必定与别的因素有关。我是一个随性之人,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因此从没觉得那些研究课题或行政任务是沉重的负担。相反,在做研究和写作论文的过程中,还能享受到很大的乐趣,这无疑成为我的“强项”。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可能与我内心有强烈的“了结需要”(need for closure)有着很大的关系。

  管理学上对人的需要有许多深入的研究,并将需要看成是人行为动力的来源。最著名的有马斯络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里格的三种需要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等。但有趣的是,在这么多需要理论中,竟然没有一个提到“了结的需要”。所以,我在这里有必要对该需要先下一个定义,然后讨论该需要对我个人一方面能够坚持不放弃、一方面又能够具备“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心态的重要作用。

  了结的需要指的是存在于人内心深处、对每一件已开始事件都要得到一个结果的一种需求。这种需要强烈的人,一旦开始一个课题、一项计划、一个项目、一篇文章,就要看到这个课题、计划、项目、文章的结果才能放下心来,才能让这些东西在心里与之告别,然后开始新的课题、计划、项目和文章。如果没有结束,他/她会一直坚持不断地想办法将它完成,否则会产生负疚或失败感。

  在学术界工作的同行都知道,一篇研究论文发表的旅程痛苦漫长,我自己的纪录(从做第一个实验开始到论文发表)是十年!就算你投出的第一稿得到修改的机会(这种机会通常小于10%),要面对论文评阅者的尖刻语言,然后作出心平气和、有理有据的回复,也非要有相当坚强的意志、耐心和勇气不可。

  我认识好几个同事,就是因为不能够忍受这个过程,结果让自己本来很有希望发表的论文搁浅,永远得不到与读者见面的机会,而自己的教授生涯也因此中断。所以,“了结需要”不强烈的人,会让一件事开着大口,或留着尾巴而不觉难受。这个口永远开着,尾巴永远拖着,落实到个人的简历上,就变成没有成果的空白纸张,让别人得出“一事无成”的结论。

  了结需要强烈的另外一种表现,是讲求做事的效率。一件事如果能在三天内完成,就绝不拖过一个星期;如果能在一小时内做好,就绝不等到第二个小时才开始。因为做完了,就了结了,否则,得一直挂在心里,侵占对其他事情的思考空间。

[1] [2] 下一页

Tags:项目管理,采购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