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财富时代-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项目管理 >> 团队沟通 >> 正文

内企业家管理模式:科研机构建立高绩效科研管理体系的良好选择 (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7

  企业家,按熊彼特的说法,是指市场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与市场中的企业家相对应,企业内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被称为“内企业家”(首次提出该概念的是美国人吉福德.平肖第三)。科研机构,包括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主要活动是科学研究——创新性活动;主要人力资源是科研人员——以创新精神为其根本特征,因此,可以说科研机构是内企业家群集的组织——没有哪类同等人员规模的企业,会像科研机构那样拥有如此之多的内企业家。

  在其它组织类型里,如生产、服务型企业,内企业家是特殊现象,所以这些组织的业务管理模式是以常规员工为对象的。然而内企业家在科研机构的业务体系里却是普遍现象,因此,它的业务管理模式的建立基础应是内企业家,而不是常规员工。管理学的现有实践研究主要以生产和服务类企业为一般对象,而关于以内企业家型员工为对象的管理模式却很少涉及。所以,科研院所须依靠基础管理理论,开发一种面向内企业家型员工的新型业务管理模式——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称之为“内企业家管理模式”,以适合自身科研管理的需要。

  下面从科研业务的组织方式、科研绩效的考评方式和对科研人员的薪酬分配方式三个主要方面,说明内企业家管理模式。

  一、科研业务组织:自组织的虚拟运行体系

  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根源于两个方面:个体的自由探索和群体的自由结合。该二者作为管理目标也由此构成科研机构全部管理任务的基础。群体的自由结合,本质上是形成一种能级放大机制——克服个体知识和智慧的局限,以匹配科研任务对科研能力的需要。另外,科研人员间的自由结合,有助于出现“涌现”现象,这对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创新非常有意义。

  个体的自由探索和群体的自由结合,需要在科研机构内部形成虚拟的科研业务组织体系。研究机构的组织体系由常设组织和临时组织两部分组成。常设组织,如研究所内的研究室和实验室,临时组织,如课题组。科研机构通过在常设组织的基础上灵活形成各种规模和形式的临时组织,来具体从事和完成科研活动。跨内部部门和跨不同科研机构形成临时组织,并通过临时组织主导性的完成组织任务,这样的业务组织模式,在当今的管理理论里称虚拟组织和虚拟运行。科研机构的工作特性和人力资源特性,要求科研机构在科研组织上更应是彻底的虚拟组织,在科研任务完成的方式上更应采用虚拟运行的方式。

  科研业务的虚拟组织,必须通过内企业家的自组织过程加以实现。作为内企业家的科研人员,根据研究需要,作为发起人和他的潜在合作人沟通,然后以中心签约人的身份与合作者签订明示契约。这样的组织形成过程可以保证临时组织作为智慧体结合的意义,同时也可保证内部组织运行过程的积极性与活跃性。

  当前科研机构在科研业务组织的形成和管理上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表现在临时组织形成的过程、目的、范围和形式等方面上。以课题组为例,组建过程和人员来源的范围,多有悖于群体自由结合的要求。当然,随着国家有关科研管理单位对课题制管理模式的推行,这种缺陷正在得到解决。除此之外,研究机构还应该创造氛围,建立各种更加临时、更加频繁、形式更加多样的群体自由结合模式,促进研究小组、交谈和研讨等经常性的发生在研究机构的每一个角落。

[1] [2] [3] 下一页

Tags:项目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