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预防之策是什么呢?依笔者之见,预防之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危机意识,二是拟定危机处置预案,三是构筑危机预警系统。危机意识作为一种对待危机的思想和观念,要求各级公共管理部门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时刻刻抱着遭遇和应对危机状况的心态,预先考虑和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极度困难的形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预先提出应对危机的应急对策,避免在危机发生后因疲于应付而危中添危、乱中增乱,或因束手无策而蒙受重大损失。培养危机意识就是要特别关注与自身运行相关的宏观与微观因素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危机前兆,超前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地将危机消除在潜伏期和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有人说,“危机如同死亡和税收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自然灾害危机和社会灾害危机不可避免,那么,我们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做好直面危机、应对危机的准备,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提前公告和防御,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普及公众的危机防范知识,以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来讲,没有危机意识就是最大的危机。相反,唯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有效地减少危机形成的概率,牛津管理评论[oxford.icxo.com]消息:实现危机的及早化解和平息,继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安全。
拟定危机处置预案,是危机防范之策的重中之重,也是有效防范危机的关键。危机处置预案应分析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因素以及出现后对社会和民众产生的副作用,并针对引发危机的可能性因素制订应急反应措施和各种预防危机预案。危机处置预案包括危机管理的目标、策略、工作程序,以及方法、方案运行条件、资源配置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危机处置预案不应过于程序化和过于具体,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包含各种危机均有的不可预见的方面,给决策者临机决策留有余地。危机爆发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现实的条件也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危机处置预案不应该照搬或套用固定模式,如果一味强调按固定的模式运转,则难免要失败。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相关人员的防灾抗灾培训工作,如定期进行各种危机模拟演习,如此,既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危机意识和临危应变能力,还可以使其熟悉方案并检测方案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危机实际发生时得到高水平的处置。
预警是危机防范的前哨站,而构筑危机预警系统,则可以及时捕捉危机征兆,并加以分析、处理和公告,制订危机预防措施,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控制、化解和消除危机。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信息预警,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预警机制以及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各部门共用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平台,提高气象灾害综合检测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及时预测和公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就有望把危机消灭在萌芽之际,或控制在最小范围。二是组织预警,大到政府,小到各相关部门,都要设立应对危机的常设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进行预测,为处理危机运筹帷幄,一旦出现危机征兆,则立即启动有关危机处置预案并监督预案的实施。三是制度预警,即制定一系列防范危机的制度,把危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定期开展危机预防工作,分析危机信号,制订危机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危机和社会危机有时确实在所难免,人力无法控制,但是人力却能够做到有效防范。倘若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在培养危机意识、拟定危机处置预案和建立危机预警系统这三步曲上下足功夫,便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的发生,即使无法避免危机的出现,也能够临危不乱、应对有策,把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化解于全面爆发之前,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