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投诉处理 >> 正文

质量投诉曲线折射我国产品质量发展轨迹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国消费者报 任震宇 参加讨论

  家用电器更是成为质量投诉的重灾区,1986年的家用电器质量投诉量为3175件,占家用电器投诉总量的63%,到了1989年,其质量投诉量上升为63102件,占家用电器投诉总量的86%,到1992年,虽然家用电器质量投诉量下降到55797件,但是占所有同类投诉量的比例却上升到87%。在这些家用电器中,投诉最多的是电视机。

  “从大的背景上说,生产力低下使家电、自行车、摩托车等成为当时供不应求的紧俏商品,质量低劣的商品在市场上有了生存空间。”中消协当时在简报上如是分析。

  “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抢购风,不管什么东西都先买到再说,这就使许多劣质产品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当时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许多生产厂家还是按照计划生产,而非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生产厂家责任心的低下,质量管理体系的低效,都给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邱建国分析说。

  此外,法律和相关法规的落后、执行的乏力也让一些生产和销售劣质产品的人有恃无恐。“当时还没有《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民法通则》也做了一些相关规定,但是不够明确,比较模糊。”邱建国进一步举例说,当时机电部虽然已经推出了《部分国产家电“三包”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确定监督执行单位,某些规定不明确,使得一些经营者不执行“三包”规定,互相推诿,甚至刁难消费者。

  《产品质量法》、《消法》实施后(1993年—1999年)

  法律的完善推动投诉量增长

  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史上,1993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两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法律——《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诞生了。

  从中消协历年投诉统计分析简报上可以看到,在《产品质量法》和《消法》颁布后,全国消协系统每年受理的质量投诉量出现了一个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如1993年的质量投诉量为233686件,1994年的质量投诉量就猛增到296905件,此后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到1999年达到479881件。不过另外一个趋势也值得注意,即每年质量投诉量占投诉总量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下降,如1993年质量投诉量占投诉总量的68.5%,到1994年一度猛增到72.1%,但从此之后就开始逐步降低,1995年降到70.2%,到1999年更降低到66.6%。

  具体到一些消费品上,其质量投诉量及占投诉总量的比例的变化也大多呈上述趋势。以家用电器为例,1993年的质量投诉量为50538件,在家电投诉总量中所占比例与上年持平(87%),此后家电质量投诉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在投诉总量中所占比例却一直在减少,如到1999年,质量投诉量达到80106件,但占家电投诉总量的比例降低到了8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质量投诉我国产品质量发展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