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后发生的几起大的突发事件:4·28胶济铁路事故、5·12汶川大地震以及7月1日的上海袭警案,都没有再像阜阳手足口病疫情一样,在信息公开问题上成为众矢之的。
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三起事件的一个共性,是从事件的发生到第一条信息的披露,都没有超过5个小时。
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发布了5·12地震第一条公开的消息,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刚刚18分钟。
此后,新华网又在4个多小时内,连续发布了以下的信息:地震发生后1小时22分,成都军区已派人前往震中;震后1小时27分,胡锦涛作出尽快抢救伤员的指示,温家宝赶往灾区;震后1小时32分,民政部已经调拨5000顶帐篷支援灾区;震后2小时21分,国家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卫通报,国家地震局已经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震后4小时54分,人们在电视画面中看到,温家宝已经抵达成都。
有关上海袭警案的第一条信息,在事件发生2个多小时后,出现在上海市公安局的网站上。而在大家广为关注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的信息公开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7月1日下午4时左右,上海市公安局在网站上对杨佳犯罪动机的披露为:“据杨某交代,其对2007年10月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实施行凶犯罪行为。”
但在当晚7时左右,“报复行凶”的内容从网站上撤下,此后几天的信息披露再没有出现这种说法。
在7月2日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对此解释说,此通报内容是根据杨某的自述而来,但由于公安部门的审查尚未结束,无法证实杨某的说法是否真实,因此将此内容撤下。
有人对这种“过程公开”的做法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披露心切、思虑不周“犯下的错”。
有关4·28胶济铁路事故的最早报道,出现在4月28日9时11分,此时距离该事故的发生不到4个半小时。第一个涉及伤亡人数的报道出现在当日11时31分,当时披露的死亡人数为43人;14时46分,新华网的报道称:4·28事故已初步排除人为恐怖行为,澄清了在这一事件上的最大的流言。
15时12分,新华网公布了对此次事故的性质认定;15时13分,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被免职审查的消息在媒体公布;4月29日2时41分,新华网报道了胶济铁路正式恢复通车的消息。
信息公开背后的逻辑
一位传播学专家认为,越是影响重大的事件,越要求信息的及时公开,因为重大事件的广受关注和本身的复杂性,都为流言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对付流言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比它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