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信息披露 >> 正文

中国新闻:政府信息公开借大事件起步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国新闻周刊 韩永 参加讨论

  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后发生的几起大的突发事件:4·28胶济铁路事故、5·12汶川大地震以及7月1日的上海袭警案,都没有再像阜阳手足口病疫情一样,在信息公开问题上成为众矢之的。

  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三起事件的一个共性,是从事件的发生到第一条信息的披露,都没有超过5个小时。

  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发布了5·12地震第一条公开的消息,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刚刚18分钟。

  此后,新华网又在4个多小时内,连续发布了以下的信息:地震发生后1小时22分,成都军区已派人前往震中;震后1小时27分,胡锦涛作出尽快抢救伤员的指示,温家宝赶往灾区;震后1小时32分,民政部已经调拨5000顶帐篷支援灾区;震后2小时21分,国家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卫通报,国家地震局已经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震后4小时54分,人们在电视画面中看到,温家宝已经抵达成都。

  有关上海袭警案的第一条信息,在事件发生2个多小时后,出现在上海市公安局的网站上。而在大家广为关注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的信息公开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7月1日下午4时左右,上海市公安局在网站上对杨佳犯罪动机的披露为:“据杨某交代,其对2007年10月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实施行凶犯罪行为。”

  但在当晚7时左右,“报复行凶”的内容从网站上撤下,此后几天的信息披露再没有出现这种说法。

  在7月2日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对此解释说,此通报内容是根据杨某的自述而来,但由于公安部门的审查尚未结束,无法证实杨某的说法是否真实,因此将此内容撤下。

  有人对这种“过程公开”的做法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披露心切、思虑不周“犯下的错”。

  有关4·28胶济铁路事故的最早报道,出现在4月28日9时11分,此时距离该事故的发生不到4个半小时。第一个涉及伤亡人数的报道出现在当日11时31分,当时披露的死亡人数为43人;14时46分,新华网的报道称:4·28事故已初步排除人为恐怖行为,澄清了在这一事件上的最大的流言。

  15时12分,新华网公布了对此次事故的性质认定;15时13分,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被免职审查的消息在媒体公布;4月29日2时41分,新华网报道了胶济铁路正式恢复通车的消息。

  信息公开背后的逻辑

  一位传播学专家认为,越是影响重大的事件,越要求信息的及时公开,因为重大事件的广受关注和本身的复杂性,都为流言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对付流言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比它走得更快。

[1] [2] 下一页

Tags:信息公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