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优势,可以共生
孙小凡:整合营销是目前企业运营者都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只有更好的整合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传播效能,大家怎么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生关系?
许思涛: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年轻人的“喜新厌旧”,传统媒体会出现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大浪淘沙的局面。另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速度上是无法比的。但是,我们可以看《经济学人》的情况,它的英文是很艰涩,读者要读就会是非常认真读,根据我们的统计,读者在每本杂志上花的时间是100分钟~120分钟。虽然如此,在过去互联网热的背景下我们依然保持着发行增长。所以说,传统媒体不是和新媒体去比速度,而是去比理智、去比分析。在现在的媒体环境里,传统媒体的优点反而更加凸显,当人人都有自己发言权的时候,市场上一定需要一个把噪音和有分量声音分离的机制。
在新媒体崛起的形势下,传统媒体要发展应该尽量通过互联网这样一个渠道来拓展传播途径。新老媒体在这方面已经做到了结合。
刘沙白:现在的传统媒体也在逐步具备新媒体的特点,比如电视,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就是个问题,很多新媒体是借助电视平台来传播的,比如手机短信。电视传播手段的互动性、参与性已经具备了新权威的特点。
另外,电视媒体正在往数字电视转型,数字电视就是一个海量储存的媒体,将具备所有所谓新媒体的科技含量和手段。有人说,污点报道在报纸和电视上传播了以后就消失了,而网上的报道还可以随时查询,其实电视也具有这个功能。
陈荣勇:媒体多样性是好事。媒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简单地分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媒体作为传播工具有不同的受众,闲暇时间比较多的人群,可能看电视和杂志更多;闲暇时间不固定的人,可能用网络了解新闻更多。媒体的类别越多,传播功能就越来越强大,效果将越来越好,对传播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薛旭:所有的媒介都在整合,中央电视台办了CCTV国际网站,新浪也有很多视频直播和转播。不同媒介之间不再泾渭分明,进入了混合媒介的时代。
公共新挑战,从媒体传播到大众参与
孙小凡:公共关系是依托于传播来进行的,由于网络和手机传播的出现带来了新媒体的活跃,以及传统媒体的变革,与此相应,公共关系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杨宁:新媒体带来的二次传播是对公关行业一个很大的挑战,用户看到一个轰动新闻后很可能转发给亲朋好友,无论是通过彩信,还是通过网络的链接,这种二次传播将有更加庞大的人群会得到消息,二次传播的力量非常大。
另外,新媒体对资讯有一个不断积累的功能,包括陈彤最早发明的“相关新闻”模式,公司的污点一旦传播出去后抹都抹不掉。在过去电视时代,你要度过公共关系危机,只要等待大众忘记就行了,电视新闻播过就会过去,三五个月大家就忘了,观众再也看不到了,报纸也是如此。由此,对企业公共关系事业发展也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