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也表明,资本经营有多种形式和路径,上市融资并不是资本经营的全部。“产权交易、联营、投资运营、资产剥离、换、破产等等都是资本运作的方式和手。因此,出版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合作对接,不能盲目走上市这一条路,要注意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
探索中的思考
出版产业的资本市场之行已经起航,但在如何更快更好地走向预定的目的地却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从投资和行业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出版业可以算作一个蓝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说。她认为,出版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应该进行更多的探索,新技术是应该纳入出版企业未来的板块的重要部分之一。“这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出版企业以后要进行兼并重组,可能不是面向出版业,而是要在出版业描绘的蓝海领域中进行兼并,如兼并IT企业,或者数字传媒领域的公司。”
这一点也是喻国明教授强调的一点:“游戏规则在数字化大潮之下,按照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在选择权、接近权、表达权三个方面调整着内容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数字化技术事实上给了全民生产某种可能性,使生产主体开始多元化、泛众化,在内容集成方面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来形成我们的内容产品,如何利用聚合这种新力量、新价值模式,都值得业界思考。这三种权利是未来媒介产业必然的趋势,谁能在这些权利方面创造出适应新趋势的业务模式和工作模式,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
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认为,中国的国企改革改制核心力量就是把产权结构变成产权所有制。他表示,中国如果想打造一批真正能够走到国际市场上大的出版集团,就应该在股权结构优化上下功夫、做文章,在这一点上,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副总裁王珠林提出,在目前的状况下,一些强势公司如果能在这种融资平台的支持下,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的特点,通过不断地兼并收购,将弱势公司淘汰和削弱,进行跨行业跨区域的强势整合,这样既是做大做强产业,也是对这个行业一个重大贡献。他建议,出版业要根据目前资本市场的这些特点,研究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不忘使命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集团的资本之路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相统一的问题,那就是既要坚守出版导向,在不能弱化意识形态属性作用的同时,又要给机构投资者最大的回报,不然在资本市场中就会失去机遇——辽宁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提出了一个摆在出版产业与资本市场未来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聂震宁表示,挺拔主业是出版产业永远不能背离的准则:““最重要的是,出版产业的资本运营不能背离做强做大内容产业这条主线,否则资本市场做成了,出版业却萎缩了,就没有尽到规划责任,没有满足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我们的繁荣文化、发展文化,实现文化的发展新高潮的要求。”
“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出版产业投融资的多种渠道,已成为振兴出版业的重要举措。出版发行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的成功融资,极大地壮大了自身实力,增强了企业的战略投资能力,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方式,要通过资本运作提升自身乃至中国文化企业的跨国竞争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