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危机预案 >> 正文

奶粉安全事件:凸显免检制度之弊 应急管理之软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光明日报 袁祥、王… 参加讨论160

  10月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完善了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乳制品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加大了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监督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指出,“痛定思痛,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依法重典治乱,下决心抓好从田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的监管,使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得以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得以增强,人民生命健康得到可靠的保障。”基于这样的思路,条例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乳品要定期监督抽查,公布举报方式和监管信息,并建立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对有关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有领导责任的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

  条例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给渴求乳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广大消费者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切实的希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构建更加严格规范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新期待。

  奶站监管之乱

  此次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原罪”点是长期处于监管盲点的奶站。据“三鹿集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案组”调查,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等物质,主要发生在牧场、养殖小区、奶站(厅)等原奶储存、运输环节。警方介绍,一些奶站、挤奶厅的不法经营者为使鲜奶蛋白质检测指标合格,向鲜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截至10月8日,警方已将36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检察机关已经批准逮捕27人。

  “这次事件再次警告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流程的设计和监管权力的配置上是有缺陷的。”曾参与食品安全法立法讨论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告诉记者。我国一直把食品安全的监管流程切割成几块,实行分段监管。王锡锌分析说:“奶站好像应该由农业部去管,但农业部主要是管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供应像是销售,但它不是在市场上销售,而是固定提供,所以工商不管;质检部门只对产品质量负责,也不管原材料。这里的确存在监管空白。”

  监管体制始终是食品安全领域争论的焦点。质疑者认为,分段监管最大的弊端在于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互相推诿,导致漏洞百出。奶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食品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直言:“很多奶站甚至没办营业执照,没有准入门槛,比开餐馆还容易!”

  王锡锌指出,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确立监管目标,监管体制的设计必须为这个目标服务。“显然,最终目标是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要想保证食品在消费的时候是安全的,那么从田间到餐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存在监管空白,因此有必要对监管权力进行集中化的配置。”

  支持者则认为,监管机构整合的难度太大,分段监管更具操作性,也利于实现相互制衡。“分段监管没什么不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分段监管,这次事件被瞒报的时间可能更长。”

  于安说:“分段监管的难题是职责交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明确一个牵头单位。”事实上,相关机构的职责调整已经展开:日前公布的卫生部“三定”方案明确规定,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8月底二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也对上述调整进行了确认。

[1] [2] [3] 下一页

Tags:奶粉安全事件免检制度应急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