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分析 >> 正文

蛇吞象,是出路还是末路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要出路,而不要末路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蛇吞象”式的收购是一条快捷方式,可以快速地获得核心技术、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但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管理经验,在如何管理比自身规模大几倍的国际企业方面无任何积累,尤其对国际公司庞大而复杂的销售及物流系统的管理更是所知甚少,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风险也是足以致命的,如从前期的巨额收购资金、承担的大笔净负债,以及后期的服务费用,这些大笔资金都将导致公司资金链吃紧,还要填补被收购公司巨额的亏损。要将“蛇吞象”变为出路而不是末路,需要化解海外经营风险,对并购后进行整合。

  一是对并购后的整合。整合是蛇吞象后企业面临的一个“难点”。国际上关于并购有一个“七七定律”,指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现实中,中西方在文化理念、市场体制、法律尤其是劳工法上存在很多差异,会对并购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欧美、韩国和拉美等地的工会势力很强,对解雇限制较严,在蛇吞象的过程中往往低估了这方面的力量。在2004年底柏林举行的德中经济峰会上,德国政府专门指出,中国企业兼并新企业后的整合管理能力仍十分有限,告诫德国企业应谨慎从事。

  二是要正确的导向和策划。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形成了“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低端形象,低价格产品和低效率企业,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的形象。这导致一些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是工会,对中国企业持怀疑态度和偏见,一些国家的舆论界也经常做出过激的言论或反应。如TCL集团收购德国施耐德电视机公司后,计划从2005年开始放弃电视机生产并大幅度裁员的消息传开后,也遭到了很多非议;在蛇吞象的过程中,要合理策划,以免带来被动,尤其对于一些资源、高技术等重要和敏感领域的跨国并购,更要注重适当、有计划地引导舆论导向,多介绍并购所带来的利益分享,消除可能有的敌意或担忧,为并购顺利完成打造好的外部氛围。

  三是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无论是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还是低成本的优势,需要在整合后体现出来,打造整合后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为了有效规避风险,需要实施本土化,通过本土化经营来度过整合期和获得快速发展。当然,为了让蛇吞象成功的概率高,还应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和合适的并购方式和时机,要寻找并购的协调和互补优势,要防止“炒”起来后再收购,进而为之付出额外的“溢价”。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战略性并购、以股权支付方式为主的企业合并等都将大量发生,“蛇吞象”也将不断演绎,希望更多的是出路而不是末路,更多的是馅饼而不是陷阱。

上一页  [1] [2]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