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一个企业的领导在转型之中一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微软正在进行着它的第四次转型,应该仔细观察一下现在微软的CEO鲍尔默,他已绝少再像前几年那样,如摇滚歌星一般在舞台上当众咆哮、语出惊人,而是变得温和沉稳、激情内敛。
鲍尔默的转变非常鲜明地反映了微软的成熟。仅仅在三年前,各种侵权诉讼和垄断官司还经常与微软纠缠在一起,但现在,就连一向古板严谨的欧盟也渐渐没了动静;Linux和开源社区的声势也已大不如前几年;各国政府纷纷与微软展开更紧密的合作;许多曾经与微软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的公司也陆续把手伸向了微软,这其中就包括了Oracle、苹果、Sun、IBM,乃至最新的Novell。
一个企业开始朝互联网转型,首先就需要改变企业的生存关系,在互联网上称霸的企业不一定是靠垄断市场,相反谁能拥有最多的资源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IBM提出的全球整合企业其实就是道理,他打破了国家的界限,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建立在全球资源最好的地方,比如在中国采购,在印度研发,在美国营销,在澳大利亚解决人力资源。
实际上除了IBM之外,在“世界是扁平的”理念驱动之下,为了能在全球“最适合”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研发、资源配置,一年前,英特尔公司刚刚将全球五大事业部之一“渠道平台事业部”也落户中国上海。对于全球总部的地域设置,英特尔解释为,“将平台设计及渠道资源的总部直接设立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地区,有利于决策的正确和效率的提高。”
无独有偶,刚刚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的联想,却将全球的总部迁往了美国,为的是能摆脱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的视野局限,更好地从全球的角度来掌控PC业务的发展。
事实上,除了核心业务领域,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把企业的其他的部分交给别的公司去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包。
外包不仅是企业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从企业关系价值链上来说,外包也避免企业处处出击,到处树敌的危险,相反给了企业更大的价值网络和生存空间。
不仅要给伙伴们友善,互联网企业对于员工也必须更加友好。在Google企业文化是成功和保持继续成功的关键,Google在不同人的眼中含义不同:对于用户来说,Google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对于硅谷的技术人员来说,Google是一个创新天堂;对于华尔街来说,Google是一家叛逆企业代表;而对于投资者来说,Google或许会买下他们投资的企业。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Google看来,工作就是生活。自由畅快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它无穷的创造力。Google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故事:与你共进午餐的人或许发明了你在使用的编程语言;坐在你隔壁的同事或许为你的研究生课程编写过教材;和你一起打台球的那个人或许开发过你的桌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