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模仿战略”的真相为了发现“模仿战略”的真相,《财经时报》策划了“模仿战略”专题,在这一专题里,我们的记者解析了几个“模仿战略”的案例,包括三星电子、戴尔、夏新、当当、东方家园、金三元等。我们走访了数十位业界专业人士,他们包括美国最佳案例研究中心全球对标网络总裁罗伯特-坎普、英国贸工部最佳案例管理中心副主任特里-皮尔策(Terry Pilcher)、戴尔中国区总裁兼亚太区副总裁符标榜、夏新总裁李晓忠、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红高梁”的创始人乔赢、营销专家尚阳、易观咨询董事兼总经理杨彬、北京宝利嘉营销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杨东龙等。在罗伯特-坎普看来,聪明的“模仿”有四大要点: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竞争对手,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聪明的“模仿”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抄袭,而是一种“重建新规则”行为。在“模仿”中重建新规则,要求领导人必须瞄准建立真正全新、具有颠覆性的事物,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但并非每个重建新规则战略都能获得成功,事实上,这一战略的失败率相当高,只有经过仔细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市场高瞻远瞩的把握,重建新规则的战略才能成功。诸多惨烈的案例也表明,“模仿战略”并不轻松,而必须“从骨子里学”。所以说,模仿比创新更难。